一生桃李伴诗情——记赵拓方老师的诗意人生

2023-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空山新雨2020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正是赏花的好时节。应景阳镇杨岭玉兰花摄影节之约,曲焕平主席带领了县文联的文艺家们下乡采风。刚好我和德高望重的赵拓方老师同乘一车,赵老师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一路上边走边聊,听到了很多往事,感觉弥足珍贵,加之日常对赵老师的感受和了解,遂成此文,以期表达对赵老师的敬慕之情。

一、神秘护路史

1970年8月份,赵拓方老师南开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县(今河北省新乐市)接受再教育,参加了下乡工作队,接着被抽调到县委工作,随后又被委派为新乐“五七”中专、长寿中学副校长。由于思想纯正、政治坚定,1971年赵老师即被吸收入党。(建党100周年时赵老师获授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当时正处于历史特殊时期,政治敏感性强,但人们对领袖的仰慕发自肺腑。有一天赵老师突然接到上级秘密指令,说要组织一部分政治可靠的党员干部晚上到学校附近的京广线沿线护路,赵老师是当时学校唯一入选人员。大家猜测可能是有一位重要人物要过境此地,但究竟是何人并不清楚,也没有人去问。当晚赵老师和百余名县里其他部门抽调来的党员干部,手持木棍乘上几辆大卡车前往京广线两侧,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沿线一字排开,隐蔽在茂密的草丛中。一个多小时后一辆南下的列车呼啸而过,护路任务完成,大家原路返回。可是大家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不知道过路的究竟是谁?直到几天以后看报纸,发现那天周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沿京广线到达洛阳访问并且前往龙门石窟参观。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猜想那天晚上过路的很有可能就是周总理,并为此而骄傲不已。

周总理在洛阳短短几天,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访问洛阳时周总理已经身患癌症,精力大不如前,但在外宾面前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时时处处体现着勤俭、廉洁的风格。

当时的报纸曾披露了周总理在洛阳短暂停留时发生的几件小事。那天早饭后吃药时,周总理不小心把一粒药掉地上了,他马上弯下腰仔细的去寻找。医生说不用找了,我再给你开一粒吧!周总理摆了摆手,继续寻找,直到找到那一粒药,吹了吹灰尘把它吃掉,他的举动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

后来到龙门参观,在宾阳洞禹王台上周总理看到一套魏碑拓片集说郭老(郭沫若)肯定喜欢,很想买一套回去。可是秘书却没有带多余的钱,问遍随从也凑不够500元的书价。市委领导看到后说可以送周总理一套,却被周总理严辞拒绝,最终周总理也没有买下那套拓片。这就是人们可亲可敬的好总理啊,赵老师在向我们讲述这些事的时候言辞间充满了深情!

二、殷殷桑梓情

对于南开大学毕业的赵老师怎么会在家乡这座小城教书这件事,我们一直存有好奇,而赵老师曾在河北新乐的一所高中担任过副校长,更是第一次听到,于是我们便趁机向赵老师请教缘由。

赵老师却淡淡地说,这是很自然的事,那时候人们思想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名利观,想的更多的是奉献。然后他又给我们举了两个家乡名人的例子,一个是原三门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书忠先生,一个是洛宁县原县委书记王克智先生。他们两人原来都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由于学业优秀毕业后留校任教,如果他们一直在那里工作的话,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但是后来由于家乡的召唤和需要,都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工作。

赵老师还专门讲了他小学时的启蒙老师王克智先生的故事,他说王克智先生原来在北师大留校任教的时候,家乡的领导干部到北京办事,然后专门去看望他,听说他冬天烧煤困难,回去后就不远千里给他送去了一小车煤炭。王克智先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在哪里工作都是贡献,为什么不给家乡做贡献呢?于是他就回来了,而他的回到家乡也直接影响了赵老师的回乡之路。

1979年赵老师也回到了家乡工作,据赵老师自己说他回乡主要是为了照顾患病的老母亲,其实赵老师也何尝不是想为家乡出一份力啊!王克智先生当时已在家乡洛宁担任某部门领导,他先是安排赵老师参加了县清查工作队,可赵老师还是喜欢教育工作,所以随后又去了县高考补习班工作。一年后,又被分配到城关高中(洛宁第二高中)担任副校长、团委书记。1985年9月又被调到洛宁师范(洛阳市第三师范学校前身)工作,直至2007年退休。

听了杨书忠先生、王克智先生以及赵老师的工作经历,我们都感叹不已,对赵老师在家乡工作的好奇也就释然了。

三、桃李满天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也上了师范。一年级的时候,我常常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神情傲岸的中年教师在操场里和其他老师谈笑风生。后来听别人说那就是南开大学毕业的赵拓方老师,也是一位会写诗的老师。南开大学毕业?还会写诗?我不禁对赵老师肃然起敬,也很羡慕别人能有这样的老师。

后来到了二年级,想不到教我们《文选》的竟然就是心心念念的赵拓方老师,而且一教就是两年,直至我们师范毕业,我觉得真是太幸运了。印象中赵老师总是衣着朴素但很有精神,那一头短发以及总是昂着的头颅显示了他的卓尔不群。

课堂上的赵老师知识丰富,讲课幽默风趣,很受大家的欢迎。赵老师还比较注重作文教学,他改作文特别细致认真,记得当时赵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的评语能写大半张,或鼓励或批评或指点,受益颇多,我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确立了写作爱好的。

但毕业以后就再没和赵老师联系过了,因种种原因也从未去写过东西。直至20年后,我无意间涉足家乡的文学圈,开始尝试写作,这才又联系上了赵老师。赵老师再次给我以提携、帮助和鼓励,同时我还发现很多教育界的文友原来大多也都是赵老师的学生,不仅仅是本县的文友,外县的许多文友也是。当时的师范学校是对全洛阳市招生的,所以几乎周边地区,每一个地方都有赵老师的学生在教育或其他行业作出很大的贡献,大家都非常尊敬赵老师。

记得有一次和赵老师一起到宜阳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宜阳的教育同仁们听说赵老师来了,都纷纷去给他接风洗尘,专门在饭店宴请他,共叙师生情谊,连我们也都跟着沾光了。所以,说赵老师是桃李满天下,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四、深耕文学园

赵老师是1946年生人,今年77了,但精神很好,每天坚持在县城走步锻炼,时常参与当地的一些文学采风活动,并且一直笔耕不辍。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赵老师以史凡为笔名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以及部分小说、随笔和杂文,也获得了许多奖项。我不敢去评价赵老师的诗歌作品,只是莫名的喜欢,大家应该是同样的感觉。他的诗歌颂时代,歌颂生活,歌颂家乡,歌颂大自然,语言优美而又朗朗上口,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观。每次县里举行诗歌朗诵活动时,赵老师的诗总是最受大家欢迎的。

他的诗很少宏大的叙事,往往抓取一个美丽的画面,从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抒发真实的感受。他写桃、杏、写风筝、写蝴蝶、写镰刀、写玉米、红薯等等,真实自然形象,乡土气息浓厚。他不会像当下流行的那些新派诗人那样故弄玄虚,炫耀技巧,写一些大家都读不懂,云里雾里的所谓“高明的诗”。

我在网上找了赵老师的简历,大致了解了赵老师的文学创造成果。他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书城》副主编。曾在《中华文学选刊》《中国文学》《教育时报》《牡丹》《洛阳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件,获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二等奖,全国“李贺杯”诗文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尽管赵老师在文学创作上收获颇多,但他却从来不拿这些来说事,更不会引以为傲,他只是纯粹地喜欢诗歌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诗歌是用来弘扬真善美的,与名利无关。”

当今社会文化繁荣,出书渐趋平民化。许多文学爱好者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一则方便大家欣赏,二则给自己留下纪念,这是好事。所以每次参与活动和赵老师见面时,我都撺掇赵老师把自己作品也整理一下,出一本诗集,也给大家都留一个纪念。可赵老师却一直不为所动,总说现在读诗的人太少了,没多大意义。

我知道赵老师是不在意名利的,但从当地的文化发展上来看,我还是希望赵老师能够出一本自己的诗集,那当是家乡诗歌界的一件幸事。“一生桃李满天下,半世诗情慰人心!”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赵老师是再恰当不过了。

愿赵老师身体健康,诗情不老,继续挥洒自己的诗歌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