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诈公众号

分分钟带你了解现金贷反欺诈的“坑”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328人  戈薇的犬夜叉

本文内容摘自“反欺诈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在线申请,资料简单,急速放款,无需抵押”的宣传小广告让我们关注到了近两年非常火爆的现金贷行业。现金贷是一种小额短期借贷产品,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以及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小额现金贷平台已有上千家。

随着线上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线上骗贷行为也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欺诈与反欺诈也成为借贷行业的主要矛盾体之一。

听说社会套路多,现金贷越来越难得?

例如,手机验证是目前最常用的线上审核方式之一。它包括两种形式:短信验证码和填写运营商服务密码。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诈骗团伙而言也是有机可乘的,因为他们有一种技术装备——猫池。简单地理解,它就是一台具有收发短信功能的“n卡n待”的简易手机。一台电脑可以连接多台猫池,一台猫池又可以插入8-64张SIM卡。与之伴随的,又有所谓的“收卡”、“养卡”业务。当号码时间达到一定标准了,就有可能通过手机验证这一反欺诈手段。

除此之外,一些模拟器的使用可以帮助诈骗分子轻松修改手机的IMEI、MAC、IP、GPS等设备及环境信息。在这一层层的伪装与包裹之下,利用设备及环境信息的反欺诈手段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而且,有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信息、社交账号、银行卡账号甚至U盾等都可以在网上被诈骗团伙买到或者用搜索引擎搜到。很多时候,一些反欺诈手段的有效并不是因为其无法被破解,而是因为破解成本较高,导致欺诈团伙放弃了这种方式。

用户体验与反欺诈的矛盾

在现金贷的用户眼中,用户体验反映在借款的快捷程度和申请的简易程度上。但是反欺诈需要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个人信息,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的质量。

在过去,许多平台奉行“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原则,过度重视流量。而且市面上的现金贷产品五花八门,不少平台为了保证流量,纷纷打出“只需身份证和手机号”、“申请后XX分钟放款”之类的标语。

然而,随着监管趋严,“高收益、高坏账”的运营模式将渐渐被淘汰。为了控制坏账,现金贷平台不得不再度面对用户体验与反欺诈的对立问题。一方面,平台需要优化反欺诈模型,尽可能降低入口数据的维度,缩短风控模型的审核时间;另一方面,从客服、还款简便程度等其他角度优化用户体验,也是缓解用户体验与反欺诈矛盾的可行方法之一。

套路的天梯我可能是青铜,但风控的排位我绝对是王者

当骗子们也开始玩大数据、机器学习的时候,可想而知,很多风控人员的内心是崩溃的。在整个风控流程中,要注重风控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若一味强调风控会导致数据需求过多,风控模型过于复杂,从而降低授信速度。同时,需要用户提交资料过多也会增加用户流失风险,在建立风控流程的过程中需要谨记的一点是风控的最终目标是最佳的收益风险比。

目前各个现金贷平台的定价标准都过于单一,基本采用利率加杂费的方式。部分平台对于续贷用户会做费率调整。也有少数平台会参考贷款人申请时提供的个人信息维度。不过总体而言,当前的定价标准并不适合未来现金贷行业“低费率”的特征。平台之间所谓的价格优势将微乎其微,而精确定价下的定制化小额贷款需求可能会成为平台的亮点。

而大数据风控模型的构建为差异化定价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以大量的网络行为数据、用户交易数据、第三方数据、合作方数据等为基础,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聚类算法等,模型能够为每一位贷款申请者创建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心理特征、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在内的多维度数据画像。凭借着这些维度特征和大量历史贷款记录,针对不同贷款人、不同额度、不同期限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将成为现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