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文历史与美文历史

被遗忘的香器——博山炉

2016-08-02  本文已影响1019人  楚淑慧
错金博山炉

图中这件文物叫“错金青铜博山炉”,出土于河北满城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高26厘米,重3.4千克,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这个博山炉通体错金,装饰着形状不定、漂浮多变的流云纹。器座的圈足装饰透雕的腾出水面的三条蟠龙。盖子是多层的峻峭峰峦形,山峦间有神兽奔走、小猴嬉戏、猎人追逐野猪等生动的场面,还隐藏多个透空的孔洞,使峰峦更觉得深邃,器身错金的飘动云气也与山峰间的云气配合,整体像是一座由蟠龙顶托着的一座神山。错金的做工非常精细,有粗有细,流畅的线条把整个山峦的飘逸气氛都衬托出来了。

虽然在博山炉之前就已经有了熏炉,但都不像博山炉那样特点明确,使用广泛,影响久远,所以人们常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并常把“博山”、“博山炉”用作香炉的代称。

带着“仙气”的熏香炉

在古代神话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魂归泰山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东海三神山了。泰山神话因神仙鬼魂的加入而壮大,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遣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三仙山,东方燕齐首先刮起了求仙风潮。求神仙的基本动机是求长生不死。

相传博山是仙人所居之处,它只不过是泰山神话的一个支系。秦始皇、汉武帝到达权力巅峰之后,都曾追求长生不老,渴望接近神仙。据《史记》记载,有人告诉汉武帝在蓬莱海中有仙山,也就是博山,在那里能见到神仙。

现代人都很清楚,所谓海中仙山实际就是海市蜃楼,但古人尚不知晓海市蜃楼的科学原理,误以为是仙境,一旦遇到这种奇特现象,自然惊奇万分,兴奋异常。汉武帝得知海上仙山的事情后,不仅派人去寻找仙山,还亲自率领百官到今天的山东青州一带,遥望仙山。当他返回都城长安后,依然难舍仙山仙境之情,便下令制造了象征蓬莱仙境的博山炉。很快,这种博山式样的熏炉就传播开来。

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 ”用这样的香炉熏香,自然就带着一丝道骨仙风。

还有一种说法“博山炉”因产地得名,博山指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博山一带(古称“颜神镇”),是我国古代陶瓷、窑器的重要产地。

博山炉的变体

汉武帝之后,博山炉十分流行。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时,长安的著名工匠丁缓,就曾制作了极为精巧的九层博山炉,镂以奇禽异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后来,这种炉盖高耸如山的博山炉逐渐演变成香炉的一个固定类型,后世历代都有仿制,并各有变化,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博山炉。

降龙博山炉

降龙博山炉现珍藏于宝鸡博物馆,由熏炉、力士、龙身三部分组成。力士右手托举熏炉,左手撑于龙颈,形象逼真。

羽人博山炉

据史料记载,汉代的王室贵族使用的博山炉常有错金错银材质的,平民百姓虽然只能使用陶瓷制品,但有条件的也会在造型上追求精致。汉羽人博山炉虽然只是铜质,但其别致的羽人造型,则体现了另一种追求“高贵”的途径。

精美的博山炉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相传,汉代美女赵合德为了讨好姐姐赵飞燕,就曾送给她一个“五层金博山炉”。汉代分封诸侯时,皇上就会赐给诸侯一个博山炉。南宋文学家鲍照曾说:“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断复万缕。”这样的作品出自王侯的墓葬,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诗词里的博山炉

博山炉精美的工艺和美好的寓意引得诗人们争相咏颂。据载,汉宣帝时的博山炉上还刻有刘向作的铭文:

“嘉此王气,崭岩若山;

上贯太华,承以铜盘;

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

南北朝昭明太子萧统《铜博山香炉赋》:

蕙帷已低,兰膏未屏。爨(cuan)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芬。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进入北宋,真正意义上的博山炉似乎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它的造型出现了半圆香熏和无盖的三足炉。一座缭绕了一千多年的蓬莱仙山,只能留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篇里了。

谢曹子方惠二物二首之博山炉

宋·黄庭坚

飞来海上峰,琢出华阴碧。

炷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

听公谈昨梦,沙暗雨矢石。

今此非梦耶,烟寒已无迹。

如今随着香文化的复兴,回归自然、追忆往昔也是一种风尚,博山炉这个古老的名称,让人在片刻的悠然里得到一种怀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