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层次理论-白帽思考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24人  霍亮_cefe

当你听到下面的几句话时,不要思考,凭你的直接感受,你更喜欢哪个评价呢?

1. 你一定是你们公司的专家!

2. 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3. 你完全体现了专业主义精神!

4. 看得出你专业能力很强!

5. 你做的这个报告很不错!

6. 这个报告真漂亮!

逻辑层次理论-白帽思考

其实,这6句话基本体现了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你更喜欢哪句,也就意味着你的第一关注点在哪个层次。这六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为限制因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行为(活动,即你做了什么do What)、能力(方向,即你怎么做到的How to do)、信念/价值观(动机,即你为什么做Why)、身份(使命,即你是谁?或你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Who),以及系统愿景(关系Relation,即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你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

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

这个六个层次可分为三个阶段(自下而上)。

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第一层(环境)和第二层(行为),多数关注“事”。即,何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事,这个阶段管理者通常会忽略人。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层(能力)、第四层(信念价值观)、第五层(身份)。这个阶段,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因为人的能力(第三层)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在特定的环境(第一层)下,完成特定的任务(第二层);人的动机(第四层)则决定了这个人在特定的环境(第一层)下,完成特定的任务(第二层)的意愿度。

而动机(第四层)和能力(第五层)的交互作用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到的四种情况

同时,人对自我身份(第五层,使命)的认知,又决定了他/她会以何种动机,付出多少努力(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特定的任务。

第三个阶段

最后就是,第三个阶段。即第六层——系统(如家庭、职场、社会等)。在这个阶段,人需要完成一个使命的转换,也就是要建立你与系统的关系(即,你在家庭中的定位,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你在职场中的定位及与相关方的关系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