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深度工作》笔记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43人  空灵一月

深度工作(英语:Deep Work)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是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浅度工作(英语:Shallow Work)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是理论部分,第2部分是深度工作的准则。


理论部分分为3章,分别介绍了深度工作的价值、深度工作是少见的和深度工作的意义。

1.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在科技发展和影响给经济带来巨大重组的当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还有那些拥有资本的。如何才能加入到这些成功者的群体中呢?拥有如下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

而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你深度工作的能力。

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如果你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这些体系和技能是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如果你无法做到长时间深度工作,就很难使你的表现达到质量和数量的巅峰,而这种巅峰状态对于你的职业成功越来越重要。

2.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通过邮件、即时通讯等软件联结得更加紧密。在工作环境下,对这些软件的依赖日益增加,通过这些软件提出的问题能立刻得到答案,需要某一信息能立刻得到。虽然这使工作变得更简单,但如果无法得到这样迅速的响应,就需要做更多的预先工作,同时还要时刻准备暂时搁置工作,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

很多人利用收件箱管理一天的工作,相信忙碌代表生产力,使得深度工作成为一种奢求。

3.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作者分别从神经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和哲学角度来论证了深度工作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的提升。

这些观点大部分我还是赞同的。但是要支撑起这3章的主题,所举事例感觉很牵强,缺乏说服力。感觉很多东西都是作者硬把内容套进框架里。
“深度工作”是一个新词,与其相近的词是“专注”,大众对“专注”更加熟悉。本文没有分析“深度工作”与“专注”的异同,但如果将书中的“深度工作”都替换成“专注”,读起来一点阻碍也没有,所以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读起来感觉变扭了。


准则部分分为4章,分别介绍了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和摒弃浮现。

准则1:工作要深入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恶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选定你的哲学

你需要有自己的哲学,将深度工作融入你的职业生活中。下面4种哲学,你必须精心挑选一种适用于你所处特定环境的哲学。

习惯化

要想是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内化的习惯。

要有大手笔

为了目标的达成,倾注自己能够承受的财力和物力满足深度工作的条件。2007年,J.K.罗琳为了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的顺利写作,入住了爱丁堡市中心五星级巴尔莫勒酒店套房,最后在酒店里完成《死亡圣器》的写作。

不要独自工作

在深度工作时,恰当的时机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推动你的成果提升到一个新档次。

像经商一样执行
图安逸

准则2:拥抱无聊

准则1教你怎么样把深度工作安排到日程里,准则2告诉你如何训练进行深度工作。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这个策略就是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发起冲锋。特别要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留出的时间远远小于估算时间。

有成果的冥想

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记住一副牌

记忆力训练带来意外的收获:个人专注能力的提升。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

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一种工具,用你之前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你平时顺利地参与该活动是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实质的消极影响还是无影响。只要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后,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准则4:摒弃浮浅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此策略的目的在于帮助你认识到,深度工作要求你尊重自己的时间。要做到真正尊重时间: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想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后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无时不刻被邮件、即时通讯软件、手机上的通知所干扰或打断,我们以为我们很忙碌,以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其实我们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浅度工作,其实我们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使用忙碌来代表生产力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很应景。虽然没有很明显地针对这种现象,但还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醒,要取得相当的成就,要多做深度工作,少做或不做浅度工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