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学校前回顾一下我糟糕的跳槽史

2021-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姚鹤鹤

在2020到2021年过渡的时间里,我做了一个对我而言,非常艰难的决定,回学校重新开始。

选择从来都是很困难的。

第一次选择,14年大学毕业找工作

当时觉得如果我毕业后直接回老家,要是之后生活过得不如意,我会后悔的,于是就在北京找,其他城市也没有认识的人,也不考虑。最后根据是否有户口、薪资待遇、工作是否轻松,选择了Oracle研发中心。

等我真的进入了Oracle之后才发现,工作内容很枯燥,而且我本身是硬件出身,陷入了一种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困境。一遍抓紧时间补计算机的基础课,一遍在思考人生。

在入职一年后,全国创业风起云涌,互联网行业上,一个个新贵独角兽,一个个财富自由的神话,弄得我自己也躁动不安。之后认识了一家做人机对话的创业团队,当时这个团队对于我而言,就像是NLP行业的一个独角兽,并且公司投身机器人行业,我觉得软硬件一体的专业背景,去这边真的在合适不过了。

第二次选择,15年进入创业公司

完全没有怎么考虑,内心压抑的火苗好像找到了释放的出口,没有谈薪资待遇,没有明确工作职责,就进入了这个创业公司。

不过灭火的速度是想不到的快,那段时间公司快速扩张,从20多人瞬间成长为120人,管理的混乱,导致从规矩的外企转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文化冲突特别大,但是当时并没有察觉到是文化冲突,我就觉得公司怎么这么乱,最终莫名其妙让我去工厂待了半个月,精神瞬间崩溃,就觉得我为啥跳个槽,跳进了工厂里,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名质检工人。

第三次选择,16年换创业公司

这次与上次相同的是,多少有点儿熟人带路的意思,我个人根本还没有建立评价市场的能力,可能更信人。

这段时间也是我过的最浑浑噩噩的阶段。公司体量更小,就几个人的团队,做的事情更小。我需要关注着公司经营,需求完成,申请专利。除了在公司里的事情,还在努力的找新的方向,接触过好多项目和团队,公司里的产品研发,定制化需求,自己的探索性事情。我已经不记得那段时间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那段时间的记忆就是忙且迷茫。

也就是这段经历,导致后面的选择越来越谨慎。

第四次选择,稀里糊涂买房子

从毕业开始,看到周围的人一旦拿到户口就立刻买房,我却还没搞清楚状况,觉得这些地方要不太偏,要不太旧,要不太小。直到16年,北京的均价涨了1万,我瞬间慌了,开始跟家人好好沟通买房的事情。

我当时就是觉得先买一个就好了,慢慢换就好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积蓄,在创业公司也感觉很不稳定,最后因为预算低,只能买郊区,因为公司不稳定,我根本不知道买哪儿,最终稀里糊涂的把一个刚需房买到了日后活动区域距离十个环的南四环外。

位置不佳也就算了,很不幸的是买到了高点上。但是当时觉得跟基金一样,虽然是当前的高点,之后还会有新高的,于是阴跌了三年。目前市中心还在涨,可是周边一直阴跌

第五次选择,18年回原公司

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搞太难有起色,缺少太多市场判断力,有时候已经投入了很久精力做的东西,根本没有落地的条件。再加上公司为了现金流考虑,也在以外包项目为主。两边的工作量已经大到我觉得我没办法把他们权衡好。

我觉得必须有一个可以持续投入的市场,一个为之不断积累的方向,于是趁着当时28岁,还有机会,想回到大厂。

此时原公司因为有了一笔较大的融资,业务上有调整,也希望我可以加入,所以我也就想着刚好靠这边先把简历洗洗,做一个跳板,再往大厂走。当时看中这边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的背景,觉得这个是风口中的风口,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就又回到了原公司,此时也把所有的副业,自己的事情全部停掉了。

第六次选择,21年回体制内

重新回到原公司后,因为对业务还熟悉,接手也算快。当时暗自给自己说,拔牙咬碎了,也要至少在这边工作至少两年,就算有任何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

可是困难就是永远超出你的估计。半年时间公司对我的职位做了三次调整,从项目经理,到业务架构,到部门管理,我不想做一个混子,也在不停地学习,如何在新的岗位上做到专业。

之后就是在深圳出差两年,这段时间也是兴趣很复杂。首先,我在西安和北京外的第三个城市有长时间居住的经历,这让我很兴奋。不过,这段时间的生活并不是很幸福,感觉还是很孤独无聊,同样还很忙。

在出差的时间里,由于融资款没有到账,公司开始裁员,由于所属公司主营产品线,还算安全,不过大量的人员离职,手上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于是,我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如果这家公司裁员或者倒闭,我能做什么,我要用我的什么特长去市场上换钱呢?

可是我却无奈的发现,小公司跳大公司非常困难,公司就像一双手一样把我捏成了他希望的样子,也许每项单独的能力都不擅长,但是一个都不专业但是都能干的人,比起招三个专业的人,想必更加划算。而我找不到了我的职位是什么。

从跟同学的聊天中,觉得国企是真香,慢慢对之前完全看不上的央企、垄断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开始了关注。“上岸”成为了一段时间我头条和B站推送的关键词。

最开始,我在面试一家银行时,由于我从来没有参与过社会招聘,面试时太真实了,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导致我觉得一个简直就是为我而设的一个岗位没有面进去,就想着来年再战。

不过我觉得必须要积攒面试经历,当时我就互联网大厂、国企都在投递简历,其实也就只参加了三场互联网面试,直到我发现我原来的大学也在社招,抱着积攒一下经验的想法。

于是,拿到了offer。

最终

对于选择学校,我觉得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稳定和自由。

我好像再也不用关心,是否我明年要失业,我失业后怎么办。我好像再也不用考虑,到底是把PMP考了做一个项目经理,还是多提升方法论做一个AI行业优秀的ToB产品经理……

同时学校的寒暑假,还有比起现在的工作节奏,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不过让我一直犹豫的是,学校的薪资非常低,低到已经压到我现在的生活了,同时再也没有发财的可能了。

我最终选择了回学校,拥有了不知道是否该兴奋的事业编制。最终选择学校的点可能就两个:

1. 我并不是一个喜好风险的人,就好像理财,也会尽量控制风险。

2. 我想有时间真的去想想我到底想干嘛,如果最后的答案还是想发财,过上富足的生活,真的再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