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剽悍读书营

《曾国藩》读书笔记(十一)

2017-12-26  本文已影响20人  f858ac0fe914
22天精读《曾国藩》之day11

1

【一早起来,曾国藩按惯例临了半个时辰的帖后,开始给京师的朋友写信。随后,又给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信。长子纪泽今年虚岁14,该让他慢慢学习办事了。曾国藩将家眷离京回籍前应在京师办的事,一一写给纪泽,写好了,又细细地从头到尾看一遍,数一数,一共有十七条。正准备封缄时,又拿出一张纸来,补充三件事。一是告诉儿子如何处理家里的三车三骡,大骡子小骡子当初买时用了多少银子。二是家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不要分散了,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三是要儿子做一套新衣服,以便在祖父面前叩头承欢。】

——《曾国藩》

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来曾国藩的勤劳,他每天都要练半个小时的字。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交代事情不但要交代如何做,更主要的是把原因说清楚。曾国藩告诉儿子“家具都送给毛寄云一人”,然后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家具少,送一人则成人情。”。他又告诉儿子“要做一套新衣服”,原因是“以便在祖父面前叩头承欢”。

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沟通时,也应该尽量把原因讲清楚,这样更方便别人理解。

2

【你说办团练好,还是不办好?

要怎样才会真正起作用?

粮饷从哪里来呢?】

——《曾国藩》

我觉得这三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平时我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或者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应变总是不够,不知道怎么提问,也不知道该和对方谈些什么,或者说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而这个三个问题不失为一种我们思考问题和积极应变的参考方法。

比如:

“你说考研好,还是不考好?”

“要怎样才能考上研?”

“考研的时间和费用从哪里来?”

3

【从县城一回到家,曾国藩就看到由湖南巡抚衙门转递来的四封信。其中三封是儿女亲家的。】

——《曾国藩》

曾国藩的儿女亲家们,亦为朝廷官员。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贫穷的本质》里的一段话:“如果家里的某位成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学校会更愿意接收他们的孩子;医院会为其提供更昂贵的治疗,因为医院方面认为,他们能负担得起这些费用;家里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利用这些收入投资自己的生意,谋求可能的发展。”

因为曾国藩在京为官,所以孩子们的生活圈子也不同。

所以一个人的努力,不光会让自己受益,由此得到的相关资源,比如教育、医疗以及人脉也会惠及家人。

4

【自从跟着唐鉴学义理之学之后,曾国藩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又作《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各一首,高悬于书房内。】

——《曾国藩》

凡成大事者,大概都过得如此这般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吧。

记得《穷查理宝典》里面说的,芒格和巴菲特所过的生活,也都是每天看书或与朋友讨论。而且他们的生活特别简朴朴素,对物质和娱乐几乎没有特别的要求,每天都处于读书和工作的苦行僧状态。

5

在“得到”专栏里面,我记得李笑来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们大多没有一字不差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因而错过了许多(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个意思)。

这次第二遍读《曾国藩》,我体会到了李笑来老师的这句话。我发现很多之前自己以为的书里的矛盾或者不解的小问题都在自己仔细阅读之后明了了。

原来那些不解和困惑,是因为自己在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很多细节都没有注意到。比如说,当时我还很纳闷地问先生说,曾国藩一个人丁忧回家,难道他的妻儿子女都不用回家奔丧吗?这一遍才看到,是曾国藩中途先回家,然后安排家人把京城的事务处理完再回老家。

看来真的是需要只字不差地仔细阅读,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并融会贯通全书的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