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的理解
* 最近被加班困扰的欲仙欲死,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 。而且新来的同事频繁挑战我的权威性,导致我也开始动摇自己信心。
* 起因是,最近赶着工程竣工,但是资料文件还有一大堆没有整理,但是领导等不及了,开始插人进来。可是我自己一直很抗拒别人进来,到最后实在来不及,也只能接受事实。他们帮我完成了很多的活。确实是那些我不想做的事,繁琐且麻烦,是我挺厌烦的事情。一下子开始被质疑,这么久为什么不出成绩,原来是自己内心潜意识一直排斥那些细碎的活,导致我始终做不完事。
* 新同事还直言说,你应该每天做好清单事项,然后根据清单来完成事情,不然每天忙忙碌碌终究是原地踏步。
* 我一下子被戳中,原来自己一直在做一些自己认为简单的事,但是对于项目的帮助总是可有可无没有实际效用。其实我一直很提倡效率,以前刚毕业的时候,总是会质疑年长的同事,不会使用现代工具,电脑活可慢了。我当时能完成好几个人的活,一直洋洋得意。可是5~6年过去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没有年轻的反应力和执行力。现在遇到事总是挑简单的事做,这样的认知阑尾造成现在的困局-过去的尝试成为现在的
* 其实当年我与老同事相比时,就有一个等级之分,不断通过等级之分来弥补自己在工程项目方面经验缺少。当我开始有点资历,反应和执行力不如以前时,我开始与年轻的同事比较,等级之分让我意识到我需要用工程经验优势来弥补自己现在的不足,我始终在和别人比较,但是永远不能从别人优势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比较让自己没有认知方面的成长,而是不断随着情绪起伏而使自己的智商不断地高高低低的起伏。
* 看了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以后,开始意识到,这其实是自己不断跟别人在比较——是嗔的表现。例如一群部落首领被集体地从自己的群体里面分离出来,一起聚集起来,没过多久,他们开始比较彼此等级。另外一群贵妇永远不缺话题,她们总是喋喋不休,但是她们的谈话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不断在比较各自的等级。
* 这种等级比较其实是人们的认知阑尾,在我们还是猿猴阶段,就有等级之分,低等级可能会造成他们各项资源的配给,譬如食物、性资源。现代人们高度互相合作,这种合作程度已经很高,人们不需要磨炼自己各项技能就能获得资源,但是人们需要不断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那么必须摒弃那些既有的认知阑尾,真心去感受自己不足,从而觉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