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三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三
【原文】
勇 于 敢 则 杀 , 勇 于 不 敢 则 活 。此 两 者 , 或 利 或 害 。天 之 所 恶 , 孰 知 其 故 。天 之 道 ,不 争 而 善 胜 , 不 言 而 善 应 ,不 召 而 自 来, 繟 然 而 善 谋 。天 网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大意解读】
勇 于 敢 则 杀 , 勇 于 不 敢 则 活 。
勇于敢妄作妄为,就会有杀身祸害,勇于不敢妄作妄为,就会有吉祥利益。
此 两 者 , 或 利 或 害 。
敢与不敢这两个事,或者有利,或者有害。
天 之 所 恶 , 孰 知 其 故 。
天道为什么那样厌恶妄作妄为?有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天 之 道 ,不 争 而 善 胜 , 不 言 而 善 应 ,不 召 而 自 来 , 繟 然 而 善 谋 。
天地自然之道,虽然不争却善于取胜,虽然不说却善于顺应,虽然没有召唤,万物却都能自来,宽松自如而善谋始终。
天 网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天道之网恢宏庞大,看似稀疏却不会有丝毫遗失。
【读后略议】
天地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谓无为而无不为。
为与不为都是天地自然之道,勇于“为”勇于“不为”,应该都是效法自然所应得智慧。
然而,圣人“不敢”。当为之时,圣人不敢不为,当不为之时,圣人不敢妄为。
这个度如何把握?儒家给出的是中庸之道:“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那么,义又有谁来规定?
然而,天地之道又违背不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并且“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如佛家所说,因果报应,丝毫不差。
或许,这一问题压根就不是中庸之道所能解决的。站在道的角度,一切万物都在同一个天网内运行,也就无所谓有两边可执,有中间可用。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犹太人的这句民谣,或许为我们了解老子这一章的意思,会多少带来一些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