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论厚积薄发

2022-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上海乐乐妈

01

之前关注了几个公众号,风格都很迥异。

一些是以信息量、知识点密集见长,另一些则是以直击人心的气质取胜。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确立自己的写作风格。

同样地,也是在那一段时间内,我反倒去刻意模仿了一些我自认为学得会的风格,但毫不意外,都折戟沉沙了。

我也曾经拿着我的文去追问一些直抒胸臆的伙伴,他们的直言不讳让我幡然醒悟,没有积累和思辨,更多的词藻堆砌,更多的亦步亦趋,也难掩其中的空洞无序。

02

以前我是不信的。

文章不是多练练就行了么?

但这充其量只能说可以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熟练度,但对于更上一层的谋篇布局、引经据典,助力不大。

除却灵光乍现的一刹那,人的见识不太可能超越自己的现有认知,此话确实不假。

而也只有多看、多学、多输出、多修正,才有可能通过近乎大浪淘沙一般的锤炼收获可能的微不足道。

但可能就是那么一丁点儿收获,或许恰是捅破“自我突破”窗户纸的最后一击。

03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光有积累还不够。

因为,这些零散的知识充其量只是散布在自己脑海中的点滴印象,忽闪忽闪,依稀可辨。但若要真从中抽出一个线头来,非得有网状的知识体系才行。

试着将每一天的积累按期所属放入自己构想的知识网络,或者说通过现有知识点的空间布局尝试着绘制出星光画卷,也不啻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而最终风格的确定势必在逐渐展开的个人画卷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光彩。

04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作茧自缚,也能破茧成蝶。

潜龙勿用,也能飞龙在天。

从量变实现质变的不经意的瞬间,往往就凝结在自己孜孜不倦的刻意练习中,也汇聚在一次又一次迎难而上的努力实践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