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巜黄帝内经》人体与天地变化(五)

2024-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上一段岐伯说了要仔细观察阴阳病变的所在,今天看看是如何观察的: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视岁南北①,可知之矣。

①南北:即下文所说的南政、北政。南政、北政有二说:一说认为五运中除甲已土运为南政外,其它均为北政。另一说认为戊癸火运为南政,其它为北政。

黄帝问:先生说观察阴阳之所在来调治,医论中说,人迎和寸口脉相应,像牵引绳索一样大小相等的,称为平脉。那么阴脉在寸口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看主岁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得知了。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②,则见矣。

②反其诊:用相反的方法诊脉。如仰手而沉,覆其手则沉为浮。

黄帝说:请您详尽的讲给我听。

岐伯说:北政的年份,少阴在泉,则寸口脉沉伏而不应与指;厥阴在泉,则右手口脉沉伏而不应与指;太阴在泉,则左寸口脉沉优而应于指;南政的年份,少阴司天,则右寸口脉沉伏而不应于指;厥阴司天,则左寸口脉沉忧而不应于指;太阴司天,则左寸口脉沉伏而不应于指。凡是寸口脉沉伏而不应于指的,尺寸倒候或覆其手就可以诊见了。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天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间。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黄帝问:尺部的脉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北政的年份,三阴在泉,则寸口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的年份,三阴司天,则寸口不应;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是相同的。所以说,能掌握其要领的,用很少的语言就可以概括,如果不知其要领,就会忙无头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做个好中医,古人的经验著作要烂熟于胸,还要不断实践,加以论证。我昨天在中医院亲眼看见针灸科仇医生,跟一患者号脉,此人并未言语,他通过号脉指出她身上病证,那患者惊叹道,我没开口你怎么就知道我的病证,你真神了!现在想想,仇医生虽然年轻,但他跟随省名中医朱新太多年,是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得到老先生的真传了。他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