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人生感悟ABC》人生旅途

端午印象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154人  昇夫

五月五,又端阳,千里叠嶂水茫茫

到了一定年岁,再在异乡过节,不论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心中未免有几分冷寂与惆怅。

转眼又是一年端午。却不知是从那个年岁起,开始对端午节有了更多的新的了解和认识。譬如赛龙舟,吃粽子。还有它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是在长大后才渐渐知道的。

端午印象

常年里,临近端午节的前两天,到处都是粽子。各食店商店,各场合都有它的身影。并且有了各样的装饰,或袋装,盒装。亲朋间相互赠送,从中显出一点端午的意思来。

上班的地方也应节发了两袋粽子。这些总让我感到,节日多流于形式。而节日的味道,总是淡了许多。

对端午的印象,始源于小时候。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吃粽子,划龙舟,也没听说过这个节日跟屈原这么一个人有关。

小时候家乡过端午节,一是有绿豆糕吃,二是家家门前都要挂艾草。

尚记得一到天气热了,地里麦子将熟时,端午节就悄悄地来了。它到来的标记首先是两盒绿豆糕,两把扇子。

这是新女婿送来的,孝敬丈母娘及家人。按老家的习俗,新姑爷在端午节当天或提前就会送来这些礼物。那时我是个少年,还有没有其他的礼物便不记得了。但绿豆糕,扇子是必有的。

绿豆糕用透明的塑胶盒装着,一盒有六小块,每块有上下两片。每块另用一张白色薄纸包着,大小不足火柴盒般大。颜色浅绿泛黄,像一块块小小的金砖。每一块都浸出了油。拿捏举到嘴里,轻咬细咽,那种又沙又酥又香又甜的味道,想起来要吞咽口水。

小时候很馋啊,难得有好吃的东西,更何况是这么好吃的绿豆糕呢。常常是亲戚上午刚送上门来,到了下午或许就只剩一二块了。好东西不敢放肆着吃,要兄弟姐妹一家人都尝到。

但还是会有私下里偷着吃。心里惦记着绿豆糕存放的地方。一般是放在妈妈睡觉的大房的桌上。有时会被妈妈藏在稻箩里,当然我总是能找到。找到了,也不敢多吃,最多拿出一小块,然后再小心合上,伪装成没有动过的样子。这些都是属于老屋的记忆,来自端午的最初印象。

若干年后,这里也有绿豆糕,也吃过,只是味道全然不同,制作大概也有分别。像干粉一样,咬在嘴里如粘上了一抹灰,难以下咽,两口后就弃之不顾了。

这种区别不仅让我想念少时的端午节,更是让我在想这种不一样的背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也在不断地变化。

那时端午节送绿豆糕、扇子,总让人感到女婿是相当真诚的。对丈母娘以及家人的尊敬,对妻子的在乎。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一样的婚恋观。青年男女对上眼了,慢慢地走到一起。情感朴素。主要是看人。不像现在谈婚论嫁,没有不牵扯到金钱物质的。总要看看对方的家境,实力,对方的能力。与过去比较,现实多了。过去的婚恋,忠诚如一度高。不像现在,结也自由,离也自由。人变得相当淡薄寡情。

少年的乡村,炎热的夏天,或许是白天打晒了一天的麦子,晚饭后,一家老少总要拿着蒲扇到屋外乘凉。扇子轻摇,既可散热,又可驱蚊。萤火虫在小路的河边一闪一闪,这儿时的景象仿佛就在这一把蒲扇轻摇中,轻轻地浮现。

如今商品极大丰富,人们并不缺好吃的。粽子也很平常。过节流于形式,反应出人情感的疏离,以及内心的无归依着落。

端午也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而我却鲜明地记得过去乡村的端午节,怀念那种最初的端午味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