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财经·投资·理财娱乐圈

比《芳华》更大的戏,是电影背后神秘的资本对赌!

2017-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2248c61a09fa

2017年应该是冯小刚的纠结年。新片《芳华》未映先火。从开年“素颜选角”,到国庆临时匆匆撤档,改为12月15日上映。《芳华》上映临近,有消息称冯小刚又在日夜发愁,发愁的原因不光是票房那么简单,而是更为复杂和神秘的——电影资本对赌。

▲2017年9月24日冯小刚在微博发布《芳华》紧急撤档声明。

神秘的“电影资本对赌”

什么是“电影资本对赌”?

“对赌”本来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即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对赌”在电影行业里一般叫“保底发行”。简单来说,是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

▲“对赌”在电影行业里一般叫“保底发行”

[图片来源: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26505.html]

比如,国内较早尝试电影资本对赌的《西游降魔篇》。华谊兄弟出了8800万的票房保底,最终《西游降魔篇》获得了近13亿的高票房收入,华谊兄弟作为保底方获得约4亿的票房分成,约2.5亿元的净收益和发行代理费。2016年《美人鱼》上映前,三家发行公司保底票房18个亿。结果创造了近34亿票房成绩。

后来,《后会无期》《心花路放》《港囧》《战狼2》等电影资本对赌成功。尤其是《战狼2》,保底8亿,总票房高达近56.8亿,投资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井喷之后,国产电影票房动辄冲上10亿大关,变成了资本的狂欢。电影资本对赌,变成了一个“以小博大”的赌博,靠对赌就能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诱惑,让不少影业纷纷加入“对赌大军”。

▲票房保底收益分成方式

[图片来源:搜狐娱乐http://ent.sina.com.cn/]

被资本改写的影视产业

几家欢喜几家愁?

火爆的电影资本对赌市场中,很多人光看到贼吃肉,忘了贼挨打。对赌协议是柄双刃剑,一旦达不到协议的要求,可能面临巨额赔偿,甚至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比如,2012年姜文《让子弹飞》口碑票房双丰收,2014年《一步之遥》上映前,获得了10个亿的保底对赌。结果片子出来后票房不到5亿。尤其万达作为最大的投资方亏得一塌糊涂。所以当时王思聪在微博怒骂《一步之遥》正是与此有关。

▲保底对赌成功案例vs保底对赌失败案例

[图片来源:新浪娱乐http://ent.sina.com.cn/]

同样遭遇的还有冯小刚。他的上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2016年上映,由文投控股、华谊兄弟、北京文化三家A股上市公司共同投资。保底票房5亿元,结果上映还不到20天,排片就已经降至2.39%。总票房出来令人大跌眼镜,仅4亿多,止步5亿大关。投资方基本宣告失败。

因此,电影资本对赌就像海上的巨浪,华丽又危险。可以瞬间冲上云霄,也可能瞬间沉入海底再难翻身。一些小的投资方,甚至会因为一次对赌的失败血本无归。

对于制片方来说,电影资本对赌也并不总是一本万利的好主意。虽说有很多知名演员、导演常常被资本哭着喊着求投资,但这种上赶着的买卖也有很多未知的压力和风险。不仅是害怕票房达不到协议数字的压力,甚至还有些像周星驰那样“甜蜜的烦恼”——两部电影远远超出预期,投资方高兴的合不拢嘴,星爷却发愁上火的和投资方打官司。《西游降魔篇》星爷和华谊因为票房分成撕破脸之后,《美人鱼》大赚又让他上火,因为据称只分到1个亿利润,大头都被分走了。

因一纸协议,为什么那么多明星、导演为此“急火攻心”?既是著名演员又是影视制作人的张国立,去年曾在某创投行业峰会上说:“签了对赌协议后,人变得不从容了。”以前张国立有自己的影视公司,《铁齿铜牙纪晓岚》就是他自己公司制作的,每年只做有限的几个片子。后来华谊上市,冯小刚把他拉了进去。从此张国立就自认为是“打工者”。他说,“拍戏不像以前那样等一个我喜欢的剧本、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过去活动、广告不好,多少钱都不接。但后来变得这一切都没有门槛了——因为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想着用什么方式都要把这个钱给人家填上去。”

所以,很多导演、制片方陷入了对赌的困境里。果票房太惨,有些可能会以出让公司股权的形式赔偿,就意味着辛辛苦苦打拼的公司可能因为一部片子的失利瞬间转手让人。比如《芳华》整个项目预计1.3亿投资,眼看着要上映了,这部电影的票房至少得7亿冯小刚才安全。

电影资本对赌,砒霜or蜜糖?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影视公司和股东、发行方签约了对赌协议,创作者就不得不被逼着去更“赚钱的东西”。常常忽视了国家强调的文化产业的“双效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效统一,并且更加重视社会价值。面对巨大的商业诱惑和协议风险,创作者自然会选择更加妥帖的方式来迎合市场,于文化的价值,没有人会特意考量。

有的发行方为了达到保底票房数字,甚至不惜靠“幽灵场”假票房、假收视率等弄虚作假。《叶问3》的保底发行就是个例子。上映半个月共有7600余场放映涉嫌造假,涉及票房达3200万元,之后的票房造假事件也不在少数。2017年3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严厉打击这种票房乱象。

电影资本对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完全取决于具体使用的人。用好了,它就是促进电影发展、融资的利器;如果各方都被贪念所控,它就会让票房变成电影制作的最终目的。最终伤害整个行业和观众。无论电影圈还是资本圈,更科学、可行的交易结构,才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法。

数据来源:

[1]《电影产业促进法将实施,规范网络电影严打虚假票房》南方日报2017.2.22

[2]《<美人鱼>若保底仅18亿,星爷这次又亏大啦》广州日报2016.2.19

[3]《张国立:签了对赌协议后,人变得不从容了》北京青年报2016.12.1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