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文学创作想法

小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也做不了人

2021-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Writer时行

不知大家的耳边是否经常有这样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这歪理听着让人恨得原地跺脚,一时间却找不到方式反驳,一不小心甚至还落得个“以大欺小”的罪名,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折磨着不少人。

我的一个同学就深受其害,那次他邀请我们去家里玩,几个人拿出“大富翁”开始回味童年,玩得正尽兴呢,只听见里屋发出“嘭噹”一声,接着是什么东西被撕碎的声音,他闻声进去查看,出来时却面色铁青,已经直勾勾的盯着前方,我们当时也顾不上礼仪,跑进去查看:那地上真是一片狼藉!一排书架被推倒,椅子凳子横七竖八地倒在中间,地下散落着杂乱的纸屑,那一切混乱的中心,坐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孩。

“你干嘛撕我的作业!”朋友愤怒地喊道。

“呜啊——”那小孩突然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像是刺耳的警报。

“啊呀,你怎么又把弟弟弄哭了,你这个哥哥怎么不让让弟弟呢?”他的妈妈闻声赶来,那小孩熟练地躲在母亲身后,抱着她的小腿,这熟练程度,看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后来他们一家吵得不可开交,我们也不好插手,便慌忙向朋友打个招呼,趁乱走了。

我不知道那个小孩以后会怎么样,我只知道等他出了这个家,再这么胡搅蛮缠下去,不会再有他的母亲护着他——或者说,他的母亲根本护不住他。

每一个熊孩子的身后大概率会有几个熊家长,这点我“有幸”见识过,不过好在我的父母不像朋友的那样,他们还是尊重我的选择。

那天是个不知道那门的远房亲戚,跟着外婆到我们家来做客,还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那家伙一来便讲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家长也视而不见。对此,我选择避让,回到房间,把门锁得死死的。

临行前,那小孩说要拿一个什么礼物回去,父亲的语气似乎有些犹豫不决:一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从小孩手上抢东西肯定欠妥;二是不知道我的意见。于是慌忙叫我出来。

我打开门一看,他手上拿着的,是朋友生日时送我的一个水晶球,里面的“雪花”晶莹剔透,很是梦幻。

我当场表示拒绝,本身,我就对那个小东西没有任何好感,何况这水晶球对我有很强的纪念意义。又是熟悉的过程,那小孩突然嚎啕大哭,他身旁的妇女也开始骂骂咧咧的:“不就一个破玩意儿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么吝啬,不懂得让着小的吗?”理不直气还壮,我也没什么好话:“我的东西,我有权利觉得它的归属,泼成这样,给我起开些。”父亲见我表态,说话也有底气多了:“孩子也说不送了,你这个大的,总不能欺负小的吧……”那妇女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水晶球:“不给就不给,不稀罕!”说完,拉着孩子的手走了,直到脚跨出门槛,嘴唇还跟抽风似的抖个不停。

这种情况我见得也不少,每次都是重拳出击,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心里舒坦。久而久之的,不免对那些熊孩子和熊家长产生思考……

曾经有人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涂上什么,他便是什么。”但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我个人觉得,小孩不是一张白纸,更像一块沾满颜料的容易褪色的布,是非善恶全都会有,需要经历过社会的漂洗来留下适合的颜色。人性并不本善,也不本恶,而是处于一种善恶交杂的状态,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发扬善性,抹去恶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对于那些熊家长,我想告诉他们:你们应该清醒了,不要以“还是个孩子”为理由来一味地娇惯,等到孩子成年,性格已经定型,就很难矫正了——小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也做不了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