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母亲
焦虑的母亲
一位学生的父亲打电话说,“老师,我能不能和你聊一聊。”我说,“当然可以。”他开始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自从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妻子每一周都会骂孩子打孩子。我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没有必要这样做。她打孩子的时候,我不敢插嘴。只要说话,她不仅骂孩子,还会骂我。孩子每一周从星期六开始,几乎都在监督和骂的过程中度过。这一周,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回家之后,看到妻子坐在床上,孩子站在旁边。还没有等我张口,她让我滚出去。她不让孩子继续练字,她的理由是,练了这么多,还是这样的乱,没有必要。孩子喜欢练字,却不让练了。”孩子父亲还说起孩子以前练吉他的事情,“孩子开始练吉他的时候,把一周的训练量放到一天去练习,孩子感到练的手疼,不愿意继续练。现在练字也是一样,想着一下子就要练得多好。”他继续说,“最让我不能接受的事情。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她认为好学生都是需要打的。她还举出了同事孩子都是经过棍棒才变得优秀。”
孩子父亲的无奈能够理解。二人对于教育孩子一直比较有冲突。父亲是一个闲散人员,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处于散漫的管理状态。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管孩子的教育,偶尔带着孩子去玩一玩。而妻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是极度的关注。小学阶段,孩子的所有的课文母亲都一一考查,每一门课都亲自学过。孩子的小学就是在母亲的眼皮底下度过的。孩子的任何的考试,都是母亲的辅导而成。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辅导,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母亲期待的那么好,反而男孩子的叛逆让母亲的颜面扫地。母亲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高低,却忽视了孩子的阅读和孩子的人际交往。
父亲央求我和孩子的母亲谈一谈。我告诉孩子的母亲,“孩子已经长大了,你一直打孩子的做法会让孩子的性格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不要太焦虑。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且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方向是不同的。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读书,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考好成绩。你逼着孩子有了好成绩,却摧残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你可以初中逼着他学习,高中逼着他学习。等到你没有能力强迫他学习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从何处学习?爱孩子,就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不断的监督孩子学习。越是监督,越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的被动,孩子越是不爱学习。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你对孩子的教育就如抓沙子。抓的越紧,漏掉的越多。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够离开父母之后能够独立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过上我们希望的生活。不要过分的打骂孩子,孩子都是有尊严的。不要监督的太紧,慢慢地教育,要学会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