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存在 ?是眼见为实吗?
《大设计》第一章 存在之迷
眼见为实,一直是我们信奉的检验事情真相的标准,好像有图就是真相。但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看到的也只是某一个片段,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是没有评判的资格的。加之人的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也时有选择的,它会自动屏蔽掉一些你不熟悉或不理解或认为不重要的信息,留下你感兴趣的,就像大数据推荐的视频,一定都是你爱看的一样。经过这样处理的事物一定时带有“你”的特色的存在。和别人以为的存在一定有所不同。你以为的“眼见为实”也许就是此时此刻的你以为的“眼见为实”,因为人一直在更新,7天之后你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所思所想都会有所变化。
看问题办事情,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把时间跨度拉大一些。眼前的一些沟沟坎坎就都不是问题了,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找准方向,看好脚下,发足狂奔,不舍昼夜!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90087/057c6132877c8a69.jpg)
【书中原文】
1,按照传统的宇宙观念,物体沿着定义明确的路径运动,并且拥有确定的历史。我们能够指明它们在每一个时刻的准确位置。
2,照费恩曼的说法,一个系统不仅具有一个历史,而且具有每种可能的历史。在寻求答案的时候,我们将仔细地解释费恩曼的方法,并使用它来探讨这种思想,即宇宙的本身并没有单一的历史,甚至也没有悠然独立的存在。
3,但是常识是基于日常经验之上,而非基于通过一些无比美妙的技术被揭示的宇宙之上,这些技术中有一部分使我们得以深入窥探原子或者观测早期宇宙。直至现代物理的出现,一般认为有关世界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直接观测而获取。事物就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正如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但是现代物理的辉煌的成功显示,情况并非如此。
4,它是基于这样的观念,即我们的头脑以构造某种世界模型来解释来自感官的输入。当这样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事件时,我们就倾向于将实在性或绝对真理的品格赋予它,也赋予组成它的元素和概念。但是在为同样的物理场景作模型时,也许存在不同方法,每种方法使用不同的基本元素和概念。如果两个这样的物理理论或模型都精确地预言同样事件,人们就不能讲一个模型比另一个更真实;说得更确切点,哪个模型更方便我们就随意地使用哪个。
4,或者我们将永远寻求越来越好的理论,但永远找不到不能再改善的那个?我们对这个问题尚无确定答案。
5,M理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种理论。它是整个一族不同的理论,其中的每一种只在物理场景的某一范围很好地描述观测。它有点像地图。因而,我们的存在从这个大量集合中只选取出那些和
6,我们的存在相协调的宇宙。尽管在宇宙的尺度下,我们是弱小和微不足道的,然而这使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造物主。
【核心概念转述】事物就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是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但现代物理的辉煌的成功显示,情况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