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局部正循环会带来整体失控

你好,我是陆不弃。
今天继续分享《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的精读感想。
【摘录】
01.
管理领域有一条公理,即组织一旦成立,就有无可抑制的自我成长的冲动和诉求。对一家公司而言是这样,对这家公司内部的任何一支团队而言也是如此。
但是,任由这样的“局部正循环”“野蛮生长”,往往并不能带来“全局正循环”,而是会指向一种近乎失控的状态。
02.
在公司内,对于每一项业务,我们要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业务增长为公司核心战略贡献了什么样的价值?
2.我的业务增长是否带动了公司包括核心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持续连带增长?
3.我的业务消耗了公司哪些资源?
【感悟】
无论是在一个团队中,还是一个公司里,又或者哪一个平台,都一定要培养全局意识,让自己的视野及思考,在全局之中。
不要试图从个人出发、从岗位出发、从部门出发,去追求一个点位或者局部的最优。
雷军告诉我们,这样局部正循环往往不会带来全局正循环,也就是局部相加小于整体。
局部的利益,局部最优,是对整体的一种消解,与整体利益的博弈一直都有,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
局部好,整体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现实中往往不好平衡,甚至还会出现双输的局面。
这就需要思考了,为什么会这样,要注意自己在当前位置上,思考和判断的时候,受到了多大局部的影响。
干事情、推项目、做改革的时候,需要从全局着眼,需要跟核心战略对标对表,如果偏离了核心战略,那么做得再好的局部,对于全局也是无济于事。
这是一个对标对表的过程,跟核心战略、核心业务对标,看究竟目标指向哪里,如何把行动靠上去,如何才能不跑偏。
然后,还要特别关注一项,那就是成本,即便是奔着核心战略、核心业务去做,也要考虑到成本,保持强烈的成本意识。
不能说为了战略落地、业务推进而不计成本,也不能说放松对成本的控制,甚至局部、团队不考虑成本,在成本上松一寸,在利润上就要减一尺,两者此消彼长。
好的部门、好的团队,一定是能平衡好局部与整体,有突出的战略导向,有靠谱的业务落地,还有良好的成本把控。
如此,才不会陷入部门本位主义,不会被部门利益一叶障目,不见全局,更不会为了部门的局部的阶段性的利益,而有损整体利益。
没有整体利益的托举,部门利益能大到哪里?能持续多久?
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