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你就是这条街最有品味的仔!
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观念里,品味这个词通常都和一些高端奢侈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大牌的衣服,精致的妆容,奢侈的消费习惯。
之前看一部韩剧的时候,女主正是凭借这些表现,让评论区都在大赞女主品味出众。
看完这本书,你就是这条街最有品味的仔!不过这种取决于物质基础的品味,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人来说未必太不友好了。而在看过这本《关键是品味》之后,我对于品味,又有了新的理解。
01
我们每天做的事里面,都蕴藏着我们的品味,寒暄的方式,喝茶的方式,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方式,以及我们穿衣搭配的方式等等。
我们整天被不同人展现出来的品味包围,但要问一句,什么是品味?一下子还不好给它一个确定的定义。
很多人最初想到的,应该就是开头提到的那种基于物质与奢侈的品味。而作者松浦弥太郎却在书里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所谓好品味,指的并不是变得时髦,能够让某人对你有好印象,那就是好品味。
善于搭配服饰,当然会给人一种品味良好的感觉,但这并非是好品味的必要条件。相比于那些靠外在的衣着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人,那些我们明明想不起来他穿了什么,但就是觉得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能够与当时的情境完美得契合在一起,这样的人品味显然更胜一筹。
因此,想要改善品味,第一步并不是添购衣物。由此看来,影视剧里,那些灰姑娘变公主的情节,一直在给我们做错误示范。
真正的品味,并不是穿着高级的大衣,而是即使再冷,也能挺直腰杆,精神抖擞地走在路上。
作者提出,所谓品味,首先是选择,或者说判断。
我们要选择发现事物好的一面,也要选择相信真实的一面。
有品位的人,只相信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那些只知道一些皮毛,或是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信息,不足为信,更不会转头告诉其他人。
这一点,在网络爆炸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我们深受其害,但同时又乐此不疲。
因此,想做一个品味好的人,首先从正确选择做起。
02
如果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做选择,我们肯定无法看清事物的全貌,于是又会陷入片面的圈套。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自己喜欢、有兴趣的事,还要不断努力尝试新鲜、甚至是不喜欢,抱有偏见的事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片面的真相所蒙蔽。
尝试新鲜事物,一定会遭遇非常尴尬甚至称得上是彻底失败的情况。由此而生的羞愧感和挫败感往往会打消我们继续尝试的热情。
而松浦弥太郎让我们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失败:如果一直“命中”,没有失败,那我们就会把成功视为理所当然,也就是不会为“命中”而感动,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同时也会为之后更大的失败埋下伏笔。书里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为期十五天的相扑比赛中,漂亮的赢法是八胜七败。这不但是专业力士赢得比赛的方法,更是最美的赢法。因为如果期盼全胜,全败的命运便有一天会伺机而来。为了全胜,选手必须勉强自己,一勉强,就容易受伤。一旦受伤,这件事就无法继续。为了能够长久地赢得漂亮,自己要守住八胜七败,而不是全胜,甚至要为了八胜七败的目标而故意输掉一些比赛。
失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与其害怕失败,还不如期待一下,在失败之后我们到底能学到些什么呢?
人在经历过失败之后,会思考怎么做才好。
这就又牵出了好品味的另一个关键词,思考。
03
无须多言,思考也是提升品味至关重要的一点。
上面说到了选择,而想做出正确的选择,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书里引用了一句非常好的话:
“与其做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不如做一个无所不思的人。”
信息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多人的思考能力正在退化,因为生活实在是太便利了,方方面面都被安排得很明白。我们把便利当成了习惯,动脑好像变成了一件多余的事。
而在书里,作者强调,要对这种便利,抱有警惕,甚至要刻意选择那些不便利的方式,以此来锻炼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而且在思考的同时,我们也没必要被现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有时候冲破藩篱去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作者一直在尝试的一样,或许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