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心理读书

好好做,好好吃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liqun咪子

 

怎么吃,比吃什么,为什么吃更重要—— 《学会吃饭》

如果有人问:你会吃饭吗?也许你会投去鄙视的眼神:一日三餐,谁还不会?

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美食相随。但是,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比如好好吃饭,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活里,特别喜欢那些认真对待做饭和吃饭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总是可以看到生活的真味,是藏于一蔬一饭之间的。

我的朋友芝芝就是这样的人。

芝芝早年离异,唯一的孩子也工作和生活在异地。她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唯一的爱好就是做美食,享美食。

特别是退休后的这些年,她更加专注于美食,从食材的选择,食谱的研究,到餐具的配搭,就餐氛围的营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家的大阳台上,始终充斥着一年四季的生活气息:调料用的香葱、香菜、蒜苗;日常蔬果柠檬、圣女果、百香果、小黄瓜、生菜、茄子、萝卜……总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觉得她就是一个完全而孤独的美食者,不懈殆一日三餐,不辜负每一样食材,将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浪漫。

红色的锅,白色的盘,金边的碗,精美的勺;

一支小花,一张桌布,一块小垫,一只蜡烛,一只黑猫,一条白狗;

一个爱心蛋,一碗七色汤,一份煲仔饭,一盘白焯菜,一杯花果酒;

既是生活的日常,更是每日的美好。

常常被她总能将日常之事升华到治愈美学所感染,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慢慢开始关注一日三餐,开始被厨房中的温暖气场所吸引,被餐桌上的一碗一盏所打动。

她说,当你被生活所挤兑的时候,最好的疗愈方法,就是回到厨房,认真地为自己做一顿饭,然后去好好享用。

原来,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生活。

社会有时会让我们悲伤,生活有时会令我们困惑,可是不管如何,都务必好好对待自己。走进菜市场,就能感受到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好好做一次饭,犒赏一下委屈的脾胃;一顿饭,也可升华为对自己和家人的爱。

当你全身心的从选食材开始,就已经走向了爱与被爱。台湾美食家蔡澜曾经说:如果你觉得生活食之无味,那就好好做一顿饭,好好吃一顿饭,你会发现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

孤独的人,更要好好吃饭,因为食物有治愈悲伤、分化痛苦、排解孤寂的力量。

寻常的食物通常都没有浮夸的外表,更容易通达人性,与生活靠得更近。所以,人们常常凭借一撮葱花,一盘素菜,一个鸡蛋,一碗米饭,就能抵达满足的彼岸。

年少时,美食是味蕾间的记忆,是父母爱的表达,是孩子心中最纯的期待。

而现在,美食是从对好食材的幻想,是菜场里的你来我往,是一个人与食物间静静的交流,是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成就出的秀色可餐。

外面好像越来越热闹,日子好像越来越孤独。而善待自己,好好做饭,好好吃饭,慢慢成为最能自我疗愈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被时间束缚,不被他人打扰,认真地对待一日三餐,幸福地填饱肚子,则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日子。

学会认真做饭。因为专注,会让食物中的能量被更好的激活,从而释放出无以伦比的迭加呈现。于是,做饭的过程,也变得生动而有趣。

学会好好吃饭。心存正念,与每一口食物产生连接,觉知慢爵细咽中的每一种味道,是怎样让自己产生味蕾的满足感,肠胃的支撑感,身体的饱和感和內心的幸福感的。

做饭的过程,如果能静下心来,就会看到蔬菜的每一条生长脉络,每一颗晶莹饱满的细胞,每一片叶子或舒或卷的理由;就会感知每一粒大米,如何在沸腾的水中翻覆,怎样将自己小小的身躯从干萎变得饱满而圆润的。

食物是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另一种东西,从而完成自己短暂而充满能量的一生的使命。而人类,在接受了大自然的无穷馈赠之后,是否也应该常存感恩之心呢?

烟薰火燎的厨房,盛满了生活的细节,既简单又繁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来时的食物,全都变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