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看不见的模式所操控(连载一)
当两个人相遇,会产生联系,那么是什么促使人做出了这个决定呢?
不同的时空点,人们做的决定是不同的。那么这个决定是人们自己在那时候做出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呢?
葛吉夫说,我们没有做事情的能力,一切都是自然发生。
下面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图,来试图对此做些描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里用一棵大树来做形象的描述:叶子是我们目前的现状,树枝是情绪,树干是成长的经历,树根是我们根深的信念与模式,树的生长受到遗传与环境的影响。
举个例子:
夫妻两个吵架,一个人摔门而出。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吵架、摔门是现状;
两人内在有情绪;
这个情绪的产生可能与成长过程有关——小时候被人指责,现在还要被人指责,于是很愤怒;
之所以这样是有个信念:被人指责很丢人!这个观念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的环境,也可能是遗传——树本身的特质。
现在再来看“摔门而出”,这也许不是对当时事件的反应,而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模式:可能是逃跑。这个人遇上麻烦的问题,首先想得不是如何解决,而是逃跑!逃跑可以使人冷静下来,但是这要人保持一定的警觉,而且要保证不被第三人添油加醋。所以,如果要找第三人倾诉的话,对象很重要。首先这个人要是个对婚姻很阳光的人。
当然,这里是以家庭关系来举例,也可以引申到工作、生活的各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保持自我觉察,或许会发现,我们的反应绝大多数都是潜在的模式在操控。而这也导致了我们的现状。
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到哪里都一样,爱购物的人也总会展现这方面的特征,家庭不幸福的人周边的朋友大概都是这样的情况。
人们相互影响,这就是小环境。再加上大环境的各种不和消息的报道,会影响到信念的改变。同时,这也是“成长经历的一部分”。所以古人讲:非礼勿视,非礼勿言。国家也在提倡正能量。
篇幅有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开始观察这些,然后对此进行必要的清理。如此人生才会越来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