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者系巢湖文海走近儒雅作者系列Dv

读书女人

2018-01-11  本文已影响1269人  缘末
读书女人

—01—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总能欣赏到这样一道风景:有些女人,虽没有浓妆艳抹的仪容,更没有花枝招展的入时装扮,但走在花团锦簇的女人中间,那份端庄清丽的气质与外表,那份质朴儒雅的修养与内涵,却反而更引人注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藏在书中。罗曼.罗兰如是劝导女人:多读书吧,读些好书,知识是唯一的美容佳品,书是女人气质的时装。因此,读书的女子,像水一样的温柔,如风一样的迷人,似花一样的绚丽多姿。是气质,是修养,是浑身充溢的书卷气,让她们显得温婉儒雅,与众不同。

于是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女人,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我爱阅读。因为书让我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是书,引领我在教育这片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驰骋,展翅翱翔!

—02—

北京第十一中学的李希贵校长在《为了自由的呼吸》一文中写道: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一万个人也许有一万种不同的教育理想与情怀,但是答案却非常简单明了:把孩子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时刻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如此而已。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强烈震撼。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面对着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听话与不听话的孩子,我除了继续重复着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外,还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把每个孩子分成所谓的三六九等。

殊不知,我用一把无形的雕刻刀,将手中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硬是塑造成了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和工艺品。

这种密不透风的管理教育,不仅失去了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更让教育者失去了思想,没有了灵魂,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为了自由的呼吸》这本书让我沉思。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我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是标准的流水线,所需的只是流水线上一名熟练的操作工而已。

教育却不同,她是培养有血有肉、个体迥异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产品。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更适于个性全面发展。人人都期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是书本告诉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千差万别、性情各异的孩子,应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所谓的标准件和工艺品。

成长中的孩子,难道不正是发展中的一棵棵小树苗吗?不同的树,所处的生长环境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天空中挺拔,有的在河边茁壮,有的习惯云山雾罩,有的渴望阳光普照。

针对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为师者就需要拥有一颗无比博大、无限宽广的胸怀。无论松树也好,柳树也罢,针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给他们提供适合生长的水、空气或者阳光,让他们能够自由呼吸。唯有这样,小树苗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03—

书中,《四颗糖果》的故事,让我再次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每个班级中都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鬼,他们,或者课间打架斗殴,或上课故意捣乱。曾经的我,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好动坐不住,对他们冷眼相看,或者专制粗暴地干涉。

但是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陶行知老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虽然高压管理收效快,但是不得人心,一味地想使用暴力征服他人的做法是难以行得通的。疾声厉色地批评,只能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暴力、恐惧中,最终粉身碎骨,面目全非。而和风细雨才是教育的良药。

—04—

在书中,我还邂逅了法国教育家卢梭,并从中懂得了遵循自然发展的重要性。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秩序,我们就会收获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幼稚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的这句至理名言让我茅塞顿开:人类和植物一样,都必须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谁一旦搞拔苗助长的战术,谁就是最终的失败者!

—05—

一个好的老师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正确答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他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是啊,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十个手指头都不一样齐,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谁人没有过错,但这又何妨,只因我们曾经都是孩子。

书,让我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书,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让我过得充实而自信;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凝重、优雅、洒脱、端庄!

读书,愉悦了我的身心,陶冶了我的情操,拓宽了我的视野,放大了我的人生格局。我在闲适安逸中修身养性,在简单快乐中享受着淡泊宁静的人生!

读书女人,人生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