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苹果,烂苹果
一
十岁那年第一次吃苹果的情境和一些细节,至今依然清晰记得。
那天是正月初一,冬日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一群孩子怀揣着过年特有的高兴劲儿,兴高采烈地离开村庄,跟着几个大人来到了十余里外乡政府所在地的乡场上看热闹。
我们走过几里公路,走上铁路,穿过隧道,一路上跑跑停停,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掏出口袋里炮仗点几颗炸响,开心得不得了……
到了目的地,大人们或去看阳戏,或往人多处走,我们这群贪玩的孩子则直接来到了全乡最大的供销社里玩,这里有花样繁多的各种炮竹,也有各种口味的糖果吃食……
图片来自网络正是在这里,我生平第一次吃到了脆脆甜甜的苹果。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买苹果和吃苹果时的一些细节……
——当时买那个苹果只花了1角四分钱,我们这些从没吃过苹果的山里孩子当时并不知道吃苹果前要洗要削皮,都是拿到苹果马上就放在嘴边咬起来,美美地享受那份难得的脆甜脆甜的味道……
二
或许是因为那些年代物质极度贫乏和我所生活的南方山区不适合种植苹果的缘故吧,在我童年和青少年时的一些记忆里,关于吃苹果的记忆实在少的可怜。
再往后,也有许多关于买苹果的记忆,那大多都是在参加工作和成家之后,有去水果摊买了一大袋苹果梨子香蕉之类的回家或去亲戚朋友家串门的,有给家人或客人洗苹果削好皮后递给他们吃的……
有时候,想到“苹果”这个词儿的时候,关于吃苹果的这些记忆有时会像翻幻灯片一样一张接一张地从眼前翻过去,偶尔也会翻出自己吃苹果的记忆,但无论后来的苹果怎么好吃,却再也吃不出十岁那年第一次吃到的那种脆甜脆甜的绝美味道了……
三
我成家之后,母亲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她多年养成的节俭的习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烂掉了的苹果她从来舍不得扔掉,都是在削皮时把烂掉的部分用刀抠掉,然后再切成块放在盘子里。
母亲说,好好的苹果,就只烂那么一点点,扔了怪可惜的……
有一次,母亲还告诉我,刚买来的苹果也有烂了的,那些聪明的水果摊老板用一个商标把苹果上的那个烂点地蒙住了,让你看不出来,这样子巧妙地把一些烂苹果当好苹果卖掉……
以至于在那以后的好多年里,我买苹果都不敢再去挑选那些贴了商标的……
直到后来发现一些品牌苹果几乎每个都贴有商标,且从没有在其中发现滥竽充数者,才真正放心地去买……
这些历程,使我想到了一些国产品牌从无到有,再到艰难地崛起……
四
现今,我们迎来了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各类鲜果店随处可见,每天都可以吃苹果成了众多老百姓的生活常态,回味吃苹果的味道已经不需要再靠回忆……
虽然,烂了一点的苹果依然舍不得扔掉,但买苹果时还是尽量要挑好点的买。
——舍不得扔掉烂苹果,母亲节俭的习惯里,或许有着对劳动成果和美食的一份怜惜……
——挑选好苹果的行为,不是为了追求时尚,或许意味着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