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倓虚大师和印光大师生平简略对照
印光大师德相

倓虚大师德相

倓虚大师和印光大师两位民国时期的佛门大师,生平有何不同和联系,今作一简略对照。
印光大师在当时几乎是和倓虚大师的依止师父谛闲老和尚同一影响的人物,两位大师的年龄、出家时间等,也都前后相差很大,因此两位大师其实不甚可比。但是,由于最近在读倓虚大师的《影尘回忆录》,还是权且把两位大师的生平放在一起,做一些简略的比较对照。
1、年龄
印光大师是1861年人,倓虚大师是1878年人,倓虚大师小印光大师17岁。
2、出家
印光大师20岁出家。而倓虚大师43岁才出家。倓虚大师出家时,印光大师已经出家三十六年。
2、讲经办学
印光大师一生很少登台讲经说法,仅在1935年末,大师75岁时,在上海主持护国息灾法会七天,轰动一时。
倓虚大师受完戒以后即有很多讲经说法的因缘,并且毕其一生都在讲经、募款、办学、建寺和传戒,辛苦奔忙。
倓虚大师回忆录自述:“我接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嫡传天台教观,第四十四代法卷,承续老人德荫,阐扬智祖教法。天台宗传到北方后,共发起建立宏法丛林九处,宏法支院十七处,主办僧学院十余处,其他尚有很多有联系的小的庵堂,都已加入天台宗。”
3、建寺安僧
印光大师一生几乎很少亲自筹建寺院。如他为灵岩寺所列六条章程之首:“时势阢陧,只可一心办道,不可妄拟建筑。即或不得已而小有添造,但取足用即已,毋得多建以图宽敞。不但财力不给,须防由此招祸。”只是力促“如意寮”的建设,募缘写疏:“普陀为天下第一名山,本寺又介乎山之三大丛林,故十方衲僧,往来不绝,久居不去者,恒数百人。唯“如意寮”狭隘褊窄,兼之常住产业微薄,既不足以适病者之身心,又无力 以供病者之药饵。寮名如意,其义奚存?”
而倓虚大师自从受完戒后,就开始了寺院建设,先后有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沈阳般若寺、北京弥勒院、天津大悲院、青岛湛山寺等。修般若寺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经过几年工夫,把庙修起来了,还没等开光,正赶日本人在长春修马路,庙地基碍事,要全拆!这真是不幸的事。”(《影尘回忆录》)
印光大师三十年闭关,阅藏念佛。倓虚大师三十年奔走,讲经建寺。
4、修学法门
印光大师专修念佛,兼弘诸宗。倓虚大师依止天台,侧重经教。
5、个人行持
印光大师常年谢绝外缘,专修念佛。倓虚大师曾多次提到在情急之下念观世音菩萨等。
6、晚年
1937年秋,印光大师归依弟子吴契悲居士至报国寺,劝大师上灵岩山暂避敌机轰炸。大师曰: “死生有命,命若当死,避亦无益。”遂不从。吴劝说再三,至于涕下。大师握其臂曰: “汝放心可矣。”终不肯行,吴流泪而去。是年初冬,苏州沦陷,战火弥漫苏城,报国寺难以静修。大师方上灵岩。
倓虚大师晚年移居香港,他的回忆录记载:“一九四九年己丑春间,应虚云老和尚之邀,南来主持复兴光孝寺的,后因香港因缘先成熟,乃移锡香港,在这里一气住了十五年。大端情形来说,仍是随了不同的因缘,从事弘法、建寺造相、度僧、印经、放生、做道场、培植人材等工作。”
7、示寂
1940年十一月初四日早一时三十分,印光大师由床上起坐云: “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二十五分,大师坐床边索水洗手毕,起立说: “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三时许,妙真和尚至,大师吩咐云: “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自后即不再言语,只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示寂。
倓虚大师示寂情形:“夏历1963年六月廿二日下午二时,大师很清醒的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说:‘脉已乱了,请你们把我扶起来,结跏趺坐,我要走了,’说著大师把腿盘起来,手结弥陀印,在大众说法及念佛声中,闭目观心,很安祥的走了。
两位大师之联系
倓虚大师回忆录中说:“灵岩山印光老法师,一生不做住持,不收剃度徒弟,免去许多麻烦。起初我也抱这种志愿,后因环境所迫,未满所愿。”他对印光大师崇拜敬仰溢于言表。他还曾专程前往普陀拜访印光大师。《影尘回忆录》中说:“三七年时,我(倓虚大师)曾预备把印光老法师,请到湛山来,开一念佛堂,让印老在这里主持净土道场。以后因事变,印老没能到湛山来,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