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次领书的围观,以及近墨者黑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93人  2lne

1、有关领书

不久前,前前后后大概不到5个工作日里面,接连收到微信好友的请求,简单的让人无法忽视,一张图片,一条消息。图片里是一个有关扫码领书的活动简介,消息里是好友拜托帮忙扫码的请求。

微信里从不缺的是一种叫做“扫描二维码关注送礼”的事件。我看它当做一种营销手段,我不专业,无法分析这种方式的质量。几次的扫码经历却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些好友的一点点心里想法。

作为一个专门学习过DK经典《心理学百科》的人来说,应该以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解读一下,然而……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对这种事情的专业理解能力还需锻炼。

所以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理解一下这件事。

第一点想到的当然是,免费。

对于免费的事物,不敢说全人类,仅讨论大部分我见到过的中国人,都有一种不自知的热情,从买白菜要让人搭一根葱,到买上衣要送个胸针,再到扫码关注领免费饮料,甚至雅思材料……真是不胜枚举。

很多人解读过这个问题,所有所有的免费的产品,都是你已经付过钱的。毕竟双十一打折前商家都悄悄涨价了呢。

第二点想到的是,占便宜。

这个已经不再是免费一点上的问题了。不管任何事情要占便宜的思维,从免费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体验最深的是在微信里上英语课。每次上课的最开心时候,是全部打完卡能拿到奖品。奖品肯定比课程的价值低很多,但这种额外的,看似是我努力得来的奖励显得让人那么珍惜。

奇怪。

再者,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健身房锻炼返钱,比如饭店办卡充100送20……到底我们为了这些占便宜的事情付出了什么?一年的健身卡只去了5次,平均下来比私教课还要贵一些,更别提什么返钱;充值卡里永远有那么几十块钱,一顿饭不够,再充值剩的更多……

商家为了让你多掏点钱,费劲了心思,你真的随随便便被戏弄,毫不在意地打赏给他们。

第三点想到的叫做,人脉。

翻了翻朋友圈里的好友,大家都忙着工作。没多少人在这个世界里一直盯着我的叮叮咣咣。

然而我的朋友圈里,又少之又少的有人会探出头来问:能不能帮忙点个赞,能不能帮我转发;可不可以帮我投个票(投票的居多在群聊里)……

我不能说,我的朋友们都没动过这种拜托人帮忙扫码,免费领书的心思。毕竟大家对于心爱的书还是会心动的。

但我理解里,我的朋友们,大多数都是珍惜我们坚实友谊的,也是懂得我们这种“举手之劳”一次可以,两次可以,次数多了,会让人烦的。

更甚至,我想,我的朋友们,互相看做“人脉”,而非扫码关注的路人。

有的时候我甚至怀疑,我的朋友们是不是根本没有动过这种心思。

感谢我有一群这样温暖又可爱的朋友。

2、有关近墨者黑

不太好具体说是谁。这两天在房间里接了水洗杯子后,开始有种想法:不想出门转到水房倒水,不如直接泼到窗外吧。

这种想法冒出来时,我瞬间知道这种影响来自于新认识的一个人。我认识这个人以来,对这种行为非常嗤之以鼻。却没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我的思维。我居然会从,懒的出门倒掉洗杯子的水直接倒进盆里,晚上再一起倒;变成想要泼到窗外。

当然,幸好我的想法冒出来的一瞬间,被我一巴掌打死。

如果我真的做了,下一次是不是会做的更理所当然,是不是再下一次会直接把垃圾丢到窗外?

太可怕了。

近墨者黑一词直接蹦到我的脑子里。

这不是这不是18、19世纪的欧洲,那个不得不向窗外“泼脏水”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没有哪个男士为了要表现自己绅士的一面而走在靠近房屋的一侧,这样就能够用自己并不宽大的肩膀,为身边的女士挡一挡“脏水”。

而我更是才知道,原来这个时代,根本不是我想到的那样文明。

于是想到了各种来自原生家庭,父母传递给孩子那些近墨者黑的行为。

不遵守公共道德?随意翻越护栏?摸姑娘的屁股?当街骂人?

各种。

然而同时想到的是我身上有哪些来自近墨者黑的行为。各个角度给自己来了次分析。

(当然我不会真的告诉你,我都有哪些问题的,这是个秘密)

欢迎你也来次剖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