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藏学习方法类学习方法

《学习的本质》拆书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43人  君临天下夜未央
image.png

掌握三个方法:

两个概念:先有概念和帆板模式

模型化---记忆---调用

主动学习

掌握两个概念

我们先说第一个概念,这些是《学习的本质》这本书里面的一个重要知识:先有概念。先有概念是存在于自身的元概念,作为一个过滤器对现实进行编码,使人得以行动,进行预测或是做出决定,是一种适应策略。
直白点就是,人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只能用已知解释未知,不能用未知解释未知。这给人们带来创造性机遇,通过跟先有概念建立联系,快速学习新知识;同时,伴随着危险,让人们自以为是,固步自封。

有个鱼和小蝌蚪的故事。鱼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世界,等小蝌蚪长大变成了青蛙,鱼就让青蛙给自己讲讲陆地上的见闻。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看到的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的描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编码,人被想象成带有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听到的每一件事,都会和自己的先有概念联系在一起。先有概念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具有操作性还是无效区别。

如何打破认知局限,利用先有概念不断学习精进呢?本书引出了另一个概念:帆板模式。帆板模式是一种持续不均衡状态。帆板要向前运行,要借助风,板和板的偏移才能前进。学习就像玩帆板一样,必须曲折航行。

学习一个新知识,这个知识在大多数时候和我们想的并不一致,需要我们建立网络联系,将收集到的信息和先有概念进行互动,运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获取反馈后,得出一个新概念。再进行下一个知识学习时,新概念又变成了先有概念,循环往复,就像扬帆一样,一直不均衡,永无止境。
这就是学习者的状态,主动寻找持续的不均衡,由此得到自我更新。所以,知识这东西需要不断进行订正,自己才能进步。了解到先有概念和帆船理论,再回到我们的主题,想要高效学习,就要终身学习,知识在不断的迭代,如果我们不跟进,就落伍了。

富兰克林的学习方法,类似于拼图,一小块一小块的拼,最后拼成一块更大的图。通过拼图,关于写作的模型已经在他脑海中搭建起来了,更便于自己记忆,遇到不同的写作题材直接进行调用即可。

人在打铁中成为铁匠,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焦耳当在书中引用卢梭的话,来说明做是最好的学,学习的东西要能够用来做事。要放到不同的情景,社会环境中来获取反馈。进而给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模型化—记忆—调用。富兰克林学东西很快,短时间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跟焦耳当的理论不谋而合。

我们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高效学习,富兰克林绝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一个陌生领域时,先从模仿开始,用现有知识拼出一块小图,完成一个小项目,接着拼更大的图。最后,将这个领域模型化,接触到相关信息时,挑选安置到模型里面,方便记忆。遇到不同的场景对知识调用迁移,让学习的知识能够用来做事。


1.先有概念

先有概念指自己拥有的解图网络,并能操控一整套阐释模式。而概念是个人的思维组织方式和个人身份的支撑,这表明它们不是单纯依靠学习情境而产生的一种人造现象(概念不是学习者被引导着说出的任何东西),也不是孤立的观念。它们是学习者认知网络的组成部分,这一网络是概念的基础,并赋予其意义。

帆板模式

学习是个体的知识炼制过程,学习者将新信息和调用的先有概念进行对质,制造出新的意义(能够回答自己的疑问)——学习的本质。

2. 模记调方法“磨叽调”:模型化---记忆---调用

模型化

记忆

调用

image.png

如,学生(学生的需求:为什么有些植物向着光的方向生长,植物与光有什么关系)要理解光合作用(获取新知识),就要调用自己已知知识,即植物只从土壤里吸收水喝矿物盐(先有概念),获知植物特定营养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光)都是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叶子获取的。对质并制造新的意义:为了“消化”这一概念,学生必须同过去对养分的观点、对二氧化碳和光的观点决裂,必须承认养分不一定是“固体”(气体也可以是养分),不一定要通过嘴巴摄取,二氧化碳不一定是有害的,光不是一种“补品”或“维他命”,但它能带来能量,这种能量会被储藏起来(储藏在根部、块茎、果实等部位),或被植物用于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

所以,学习既是解构,也是建构。学习者必须跳出习以为常的标线,必须放弃他的习惯,然后在对质中,在自我发问中炼制新的知识。

主动学习---富兰克林学习法

主动学习

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设置学习假想敌

那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习,是一个整合知识与改变思维的过程(学与用)。

为什么说是“整合”而不说成“理解、记忆”呢?

因为,“整合”类似于吸收,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是想扩充我们的知识体系,而新知识要融入旧体系中,必须要通过整合而非简单的理解散乱的新知识点即可。

整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问(也是必须问)自己,这个新的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新知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要怎么使用这个新知识?当你回答完这几个问题之后,就不止很自然地理解了这个知识,而且还能保持长期记忆,因为新的知识已经被你整合到你的知识体系中了。

“整合”同时是记忆之道(可以看这篇:知识网络模型: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一个建构和创造的过程。我们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果与以前的认知和预期(即已存入记忆中的信息)相关,它们就会被放入记忆。(此段引用自《思考的艺术》中“记忆的问题”小节中对华盛顿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的引用))

学习,除了增加知识储备之外,还要改变思维方式。只有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想法,才能少走弯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