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读书13:《华为三十年》读后感

华为是一个神秘的企业,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企业,也是一个正在奔向伟大的传奇企业。《华为三十年》一书,区分华为真相、任正非、华为批判上中下三编,系统讲述了华为30年的创业发展史,解读了任正非的个人成长经历及思想形成,同时,试图以旁观者身份揭露真相、批判错误。读后,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1987年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使能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截至2016年底,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
思考提炼华为的魂魄和精髓,我把它概括为“1、2、3、4”,也实实在在骄傲于任正非的军转干部身份,赞扬和钦佩华为企业展现的军队虎狼之风。
“一个核心”:以任正非为核心,独裁集权下的有限民主和逐步分权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祖籍浙江省浦江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任正非也因工程建设中的贡献出席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总裁。2016胡润IT富豪榜,任正非以105亿元排名第35位。
任正非说,民主是产生在独裁基础之上的,没有独裁,民主不可能生成,民主不可能在无政府状态下生成。
“独裁”这个词分外刺眼,但我们无须回避。独裁,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独断、专治、霸道、集权,这些任正非都有,若说压迫、欺凌、打击、聚敛,这些还真没有。在这里,“独裁”只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手段。
任正非39岁复原转业,工作不顺利,43岁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关系”的条件下,集资21000元创建了“6人小作坊”的华为。30年来,任正非始终是华为的“精神领袖”和“最高统帅”。
我感到,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始终保持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声音、一个步调,以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战斗队士气冲锋。这主要得益于任正非军事领导素质的展现,军队管理模式和西方现代管理模式有效结合的运用。直白点说,任正非其实是从华为组建时6人的班长,一直升任到17万人的军团长。
剖析其领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靠共同愿景凝聚人。华为的寓意是“中华有为”,暗藏潜龙之志。创建之初,任正非就把做一个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作为目标愿景,逢人就传播这个狂想。人家都称他“任疯子”。
2、靠思想教育塑造人。学领导讲话,写学习体会,组织群众性大讨论交流,开展宣誓活动,唱革命歌曲,看战斗题材影片,学雷锋、焦裕禄等典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
3、靠企业文化感染人。任正非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华为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4、靠管理制度约束人。华为历经1年时间起草了《华为基本法》,成为一部公司价值体系和管理政策系统的总纲。
5、靠权力分控驾驭人。任正非牢牢抓住用人权,态度很明确,“没有控全就没有必要分权”“永远都实行中央集权”“文化是分权的基础,没有认同感就不能分权”。对于不接受其意志的,中高级干部直接削弱和剥夺其权力;对于普通员工和工程师,采取“不整人、不提拔”。一些老员工则号召“内部创业”,给予其大力支持离开公司创业。可以说是“无情下岗,有情安排”。
6、靠人格魅力折服人。任正非公而忘私,说到做到,身先士卒,在公司威望很高。无论在岗的还是离开的都评价很高,说他“发自内心希望别人好”“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很够意思”。
看到这,大家也许觉得这一套东西太过熟悉。没错,就是部队的教育管理。
这里还有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华为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和任正非。如果公司上市,直接会影响到任正非的权力掌控。员工股份大幅增值,会导致凝聚力涣散,毁掉团队竞争力。
“两大特色”:养狼不惜肉、奋斗不惜身
养狼不惜肉。华为开创先河,史无前例的奖酬分红制度,98.6%股票都归员工,任正非只占1.4%,让员工当主人,把企业与员工紧紧绑在一起,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向心力。在这基础上,如何“分肉”也是一个难题,“不让雷锋吃亏”“不让奋斗者吃亏”是华为的基本理念。就这一点,任正非独裁也好,集权也罢,我们无可指责,他让华为人心甘情愿肝脑涂地,带领跟随他的华为人实现价值、迈向成功。
奋斗不惜身。华为的奋斗文化融入血脉和基因。他们对奋斗有专门的诠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为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一直以来,“加班文化”“睡袋文化”成为常态,不加班都觉得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公司。最感动我的一句话:华为人互道一声辛苦了,就会使人泪如雨下,因为只有华为人才真正理解它的内涵。这种奋斗是以上率下,层层传导的。2014年6月,ISIS发动战争,伊拉克CFO江文生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巴格达,对员工说:“我赶回来陪你们一起害怕!”领导永远和员工并肩作战,形成了“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条路径”:紧密联系客户、紧密联合地方、紧密联通中央
紧密联系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胜出的关键。当然,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明白的道理。但华为可以把服务做到极致。尤其是华为在创业之初,市场已被国内外大型企业占领,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最边缘处凭借最极致的服务争取客户。有人甚至说“华为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了一流的市场”。比如:上至领导下至检修员,永远“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去检修设备、排除故障、检讨挨骂。靠态度赢得感情分。
紧密联合地方。为了销售,一切都不可耻。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华为人争夺市场的理念。在农村站稳脚跟后,目标转向地方的电信部门。初期,采取“喝酒+回扣”公关地方领导,不计代价全程服务到家,打通各个环节。后来,升级为“咨询+营销”的公关方式,帮助地方分析网络现状、发展新业务,高薪聘请IBM专家给予做方案、搞培训,邀请地方领导参观、考察。最后,与各地邮电局成立合资公司,把利益和电信部门捆绑在一起,打造利益共同体,阻击竞争对手进入。这种方式曾受到业内非议和诟病。最终,迅速挤掉北电和朗讯等大企业抢占国内市场。
紧密联通中央。华为有一定影响后,尤其理顺了与各省关系,逐步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据记载,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李鹏、朱镕基、刘华清、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华为,还亲点其陪同出国访问。极大的提升了华为的知名度,帮助解决了许多政策和资金等实际问题,获得了国家重点项目,更重要的是对其开拓海外市场给予大力支持。
当然,国家看重华为,根子也在华为特别讲政治,其主流价值观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绑在一起。任正非多次教育员工,“要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但不要卷入任何政治漩涡。公司不支持你,也不保护你。要承认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缺点,通过整党和教育来解决,我们可以帮助他,但必须是善意。
可以说,密切联系客户,使其得以生存立足;密切联合地方,使其得以扩张占领国内市场;密切联通中央,使其得以稳固国内地位、走向国际市场。
“四件法宝”:危机教育,人才战略,军事战术,灰度哲学
危机教育。任正非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华为始终在危机中前行。任正非到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考察后谈感想,“方正有技术没管理,联想有管理没技术,而华为是既没管理也没技术”。2012年国际咨询会议上,一位英国顾问让任展望一下愿景,他说:“二十年后的华为,我们可以告诉你,两个字“坟墓”。每当取得巨大成绩时,任总会给予当头棒喝。2013年业绩首超爱立信,任正非谈如何应对“91天危机”:华为财务算过账,现金够吃三个月,第91天来临公司如何渡过危机。看看华为内部讲话材料:《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要做追上特斯拉的大乌龟》,组织人员学习,讨论分析“我们会怎么失败、华为会怎样垮掉”,培养大家的危机意识。同时,华为还成立红军、蓝军组织对抗,在相互博弈中,查找薄弱和不足,探寻改进的方法。
人才战略。华为把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把人才优势提升到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极致,其令人生畏的“秘籍”就是垄断和锻造。华为不惜代价招聘人才,魔鬼训练摔打人才,创建华为大学系统培养人才,分股高薪保留人才,末位淘汰激励人才,打造了一只强大无比的人才大军。甚至出现人才过剩和人才浪费。但任正非说:人才浪费?正是浪费造就了华为。目前公司人员结构,技术研究及开发人员46%,市场营销和服务人员33%,管理及其他人员9%,生产人员12%。华为的专利申请一直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之首。当然,其末位淘汰也是相当严厉的,无论多优秀最后5%都必须淘汰,激活了竞争活力。
军事战术。华为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战争史。其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得心应手、灵活自如。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在最偏远、对手最薄弱的地方出击,逐步蚕食占领市场;演化“以一当十、以十当一”为“压强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力出一孔,重点突破,各个击破,打压对手;最大限度利用自身优势,发动价格进攻,逐步挤占空间,击杀对手。当然,实现战略意图,必须有令行禁止的士兵。这里提一下,华为的员工都是中央警卫团教官训练出来的。
进化管理。华为始终致力于不断升级和进化管理,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时期(1988-1995年),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依靠领导者的个人英明决策,反应迅速,但缺乏充分论证。第二阶段,平稳发展期(1996-2001年),巨资引进IBM管理模式,实现了精细化、流程化管理。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任正非在公司遭遇跨国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提出灰度管理哲学,主要是实现管理上的开放、妥协和宽容。灰度,就是黑白的中间地带。任正非认为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为此,华为走向世界舞台后提出“三个必须破除”:破除狭隘的民族自尊心,破除狭隘的华为自豪感,破除狭隘的品牌意识。正因为管理的与时俱进,支撑了华为的发展需要。
最后,谈几点启发。
成功没有秘密。看完《华为三十年》《马云的人生哲学》,突然觉得成功没有秘密。任正非所学所用的,就是毛泽东思想、部队正规化管理,我们每天也都在学在用;马云的人生哲学,大多也离不开共同愿景、拥抱变化、用好人才、打造团队、服务客户,等等。这些理论都是古今中外知识的演变,随便找本书上都能学来。现在,我才理解了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深刻涵义。既然半部论语能治天下,那治个公司也就顶多用几句。我感到,成功的关键是选准目标、说个就干、边学边干、灵活的干、致死在干。
成功不能复制。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斯说,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成功也一样,没有一模一样的成功。俗话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每个人谋求成功,都需要因人制宜、因势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只要“宜”对了,或者大致正确了,你就会无限的接近成功。
成功可以绑定。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庸的,当你没有开创引领的本事的话,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与有望成功的集体或者个人捆绑在一起。这需要你有足够识人的慧眼。也有笨办法,就是谁学习最优、品行最好、素质最高、拥护的人最多、家族势力最大,你就锁定目标,强行发生关系,绑定在一起。上了一条船,船到达对岸,你也就过河成功了。历史上,周仓绑定关羽,李逵绑定宋江,颜回及同学绑定孔子,等等。查了一下,还真有这个成语——附人骥尾,比喻依附他人成功。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哈哈,总有些趋炎附势的感觉,但确实有助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