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员工到老板,你必须经历的三次跃迁》笔记
今天在刘润公众号上读到刘润所写的《从员工到老板,你必须经历的三次跃迁》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谈到的一些观点,让我收获满满,让我产生了共鸣。
1、关于如何成为好的员工
衡量一名员工的好坏,他认为最根本的是看他承担多大责任,交付多少业绩,这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商业逻辑。
第一,工资是给职位的定价。
工资是发给职位的,职位背后是责任。承担的责任越大,交付的价值越大,职位的定价越高,这是工资背后的真正逻辑。
第二,职位的价格由最便宜的可胜任者决定。
职位的背后,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责任,还有外部的竞争者。供给越稀缺,价格越贵,这是非常简单朴素的经济学道理。
所以说,好的员工,也会想办法积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所以,站在老板的角度,员工必须主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如何成为好的员工?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关于如何成为好的管理者?
衡量一名管理者的好坏,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治理水平。
他认为因为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人心。人心与人心之间的博弈,也许会互相消耗,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
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和自我运行的系统,是衡量管理者好坏的重要标志。
制度设计,是管理者要面临的大难题。
因为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而差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
管理者,要学会用“治理”的方式去做“管理”。
“治理”,就是定义好责权利的关系。确定公理,推演定理,不断优化,坚决执行。
他认为,关于责权利的法则,只有一条公理:创造最大价值的人,获得最大的收益。
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是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智商,根据这条公理,推演出的定理。
任何制度安排(定理),如果违背了唯一公理,那一定是经验和智商不够导致的。
他认为好的管理者,能用责权利进行“治理”,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3、关于如何成为好的老板?
衡量一名老板的好坏,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少数企业才能享有的一种红利。这决定了企业的方向,也决定了这名老板值不值得跟随。
什么是好的企业价值观,他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好的老板,应该有这种执念和信仰。
文章最后写道:
我们每个人在变好的过程中,都应该经历三次跃迁。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员工?承担责任,交付业绩。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用治理的方式,做好管理。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老板?用坚定的价值观享受红利,让自己值得跟随。
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成长。
成长,是我们的主要产品。至于成功、赚钱、或者失败,都是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