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阅读事2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书陪伴,十岁男孩一年蜕变之路
一个周末,带着10岁小侄子涵涵参加北站举行的“传统文化进社区诗词朗诵会”,在现场见到谢亚凡伯伯,他冲口而出就是,“少照镜子多读书”!这让我很意外,谢亚凡老师也很是欣慰——自己一年前说过的读书语录让一个小孩记住,并且已经在践行,想必他是高兴的吧。
带涵涵来参加诗朗诵活动,我原本想让他熏陶一下这种文化氛围,经过半年多培养的阅读习惯,他开始会写简短的诗,经常练习或快速或有情感的朗读,并且可以用一些专业词语点评朗读者。令我意外的是,一到现场,涵涵一副主人翁的姿态,不但和另外一名学龄前小弟弟帆帆主动帮忙搬凳子布置现场,还跑来跑去给嘉宾递水、发杂志、引领嘉宾签到,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其中一个还是著名作家,最后告别时一对义气哥们依依不舍……忙完后坐下来认真听朗诵节目,他点评了一些朗诵者的气息和内容方面的错漏情况。也许是听得太投入了,也许是慢慢养成的阅读习惯使然,涵涵突然说一句,“姑姑,我也想上台朗诵。”一听这话,我非常讶异,又高兴,他说,听别人读,心痒,嘴也痒了,特别是邵老师吟诵的《诗经•南山有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张口读书的欲望很强烈。
午餐间隙,涵涵饶有兴趣地读谢亚凡老师的诗歌《在那,与山峰干杯》,遇到生字就咨询我。我试探性问他,“等你读熟了,读给谢伯伯听吧?”他犹豫之中点了头。后来在家里录好发给谢伯伯听,谢伯伯一直点头称赞。
大家聊天,他拿杂志看……
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朗读喜欢文字的小男孩,谁也想不到,其实一年前他就是一个与书毫无粘性的小学生,只知道追逐,只知道打篮球,被迫捧书的他脸上写满了不情愿,他与书在一起的画面特别违和。
去年5月份,9岁的涵涵要跟我参加“茶花不孤单”读书会,我嫌他吵闹,起初不愿意,但拗不过他的纠缠,还是让他去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不看课外书的他在现场跑来跑去,只知道找气球玩,非但帮不上忙,我还担心他跑丢。当另一个学龄前的小孩帆帆在台上朗诵诗歌磊磊大方,口齿清晰,大人建议涵涵也上去朗读,他决然、断然地摇头拒绝,仿佛朗诵有毒,拼命摆手。
虽然如此,还是有收获的,涵涵记住了当天读书会主角谢亚凡伯伯在分享感悟时说的一句话:“少照镜子多读书”,尽管只是一句,却让他懂得“读书比照镜子重要”,就这样,在悄然之中,他的阅读之路开始迈出了一小步。
去年年底,涵涵跟着我开始系统的阅读,在听说读写中练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并且有活动就带上他、除了在现场帮忙干活,他还有机会见到很多书法家和作家的现场创作——优秀的人尚且如此努力,年幼如涵涵,应该也是有所触动的。
今年5月,书社举行成立三周年庆典,涵涵上台跟叔叔阿姨介绍自己时声音宏亮,大方得体,还现场朗读了《海底两万里》里尼摩艇长说海洋是有生命力的一段话——谁能想到,一年前他还是一个只知道追着气球跑、根本不知道读书会为何物的小男孩。
平日出外参加读书活动,有书的赠品,他急切地想要;阅读分析时逻辑清晰,还会分享许多书籍之外的延伸理解……
参加北站这个朗诵活动,涵涵形容一早被奶奶叫醒的情景,像地雷炸醒一样,“轰”一声。
可爱如他,我虽已知道他慢慢爱上书了,但没想到居然说想朗读;我知道他很勤快,没想到他眼里有这么多活;我知道他很爱交朋友,没想到居然有忘年之交……可以肯定的是,有了这样的阅读氛围,他会越来越爱阅读,读书的舞台越来越大。
从一个不看课外书的好动小家伙变成眼里有书的书香小男孩,一年的时间,涵涵爱上阅读,沉醉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