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 人是怎么被自己套牢的
这个套牢的意思是,画地为牢。
故事背景:由于自己想要尝试做A项目,经朋友介绍找到一位做过A项目的人请教,给他个名字,暂且叫做小明。在聊天之后,小明告诉我不太建议我去做A,并且也有很清晰的理由。后来自己思来想去,如果需要知识可以学习,技能也能迁移和锻炼,自己的经验似乎也有可能完成A项目的,那为什么小明可以做到而我不能呢?于是乎抱着有点点不甘心不服气,以及不知道哪来的自信乐观,认为经过我的努力一定是可以做到的,当天晚上睡觉去了。
那天之后,有次偶尔和朋友吃饭,提起此事,我发现还不知道小明何许人也,也就了解一下背景资料。聊完我突然间觉得自己要做A项目的希望淡了许多,而且很能够理解小明为什么这么说,对方是站在什么立场,出于何种缘由,给我提出了如此建议,好像瞬间就能感同身受了,毕竟我在相似的场合也对别人如此说过。于是我现场也发出了“这么听来,我的确没什么优势去做A项目。”的感想。可是话音刚落,我就意识到了隐隐的诡异。
背景交待完了,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让我觉得如此诡异呢?
再回去梳理一下这个过程,补充一个细节:在和朋友了解小明的背景之前,是什么都不清楚,只是因为他做过A项目就去请教了。而事后我从朋友口中得知的背景信息,仅有一点,就是小明读书比较早,与我们年纪相仿但已读完研究生毕业了。那这个前后比较的差异,就是我自以为的那个部分,之前,我认为小明与我年纪相当,工作年限和经验能力这些其实都不清楚,觉得自己是有很大可能做成A项目的;之后,我得知小明是研究生,不自觉自动进行自我打击和降级,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势去做A项目。诡异的是,在这点之前,经过我的资料搜集和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如果认为自己的成功几率是80%,那在大脑处理完对“研究生”的概念赋能之后,下意识给自己限制,使得反馈出来的主观预测成功率降为30%。
这诡异的50%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很明显,当我在这个时间点高举“事后诸葛亮”的大旗,再往回反思的时候,会发现客观现实没有发生一点变化,无论是我的知识、能力、工作经验还是所有客观所得都没有发生变化,而我自己内心已经经历了波澜壮阔。在丢失50%的自信心的过程中,仅仅1秒钟都不到,我自动化说出的那句话简直在日常生活中不知出现过多少千万遍——我猜想很多伙伴都有这种经历——然而,经由多年觉察训练的我捕捉到了今天这个随笔素材:画地为牢就在一瞬间。
详细再来猜猜,在我的意识过程中,到底大脑是怎么骗自己的:
1 我有一个对“研究生”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或者说,“偏见”,自觉会认为这种角色的人群在知识、能力、才干等方面优于自己;
2 对于接触交流的对象,在没有任何背景信息的条件下,我会自认为对方与我一样,是的,在各种情况下,会首先假设与自己平等、相同条件,最简单的解析我想是心理学说的“投射”;
3 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好吧,不说人了,就是我自己。在归因习惯上,大部分都会启动自我价值保护的防御模式,连MOSS都说想让人类保持理智是种奢望,可能事发当时我不敢奢望了,反思的时候还是可以理性一点的……话说回来,在我非常表面地接触A项目和带着粉丝滤镜看自己的时候,的确会放大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认为我也可以轻松做到某事。不过,进步和机遇有时也是需要如此盲目自信吧。——到了最后都不忘放弃对自己的吹捧。
4 结果,在大脑里运行这个信息的时候就变成这样子了:(显性信息)小明做了A项目——(隐性信息)我和小明一样,我认为我可以——(情绪状态)开心——预测行为:可能会兴致勃勃地准备——(显性信息)得知小明是硕士——(隐性信息)哇塞,比我厉害很多的人,可以完成A项目,等同于我没有什么希望——(情绪状态)失落——预测行为:放弃或在心理上暗示障碍——画地为牢成功!
好了,关于这个“画个圈圈诅咒你”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小朋友们知道以后要怎么做了吗?
“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追涨杀跌,要被套牢!”
“独秀同学你给我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