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的理论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世界思想史)》读书笔记
作者:[英]彼得·沃森
译者:张凤,杨阳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一、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就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实质。
- 它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
-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无庸置疑,没有谁不希望经济增长,但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经济增长,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经济学家强调投资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人则提倡提高劳工素质。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中各种决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提出了种种经济增长理论。
诞生于20世纪早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近年来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新古典增长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于是,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
三、背景:“滞胀”的产生
1973至1974年的石油危机后,西方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满。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所说,西方经济的“魔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1973年停止了。
这些趋势的出现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些学院派经济学家(特别是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开始记录征税和政府在投资和储蓄方面的支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弗里德曼实际上预言过,伴随着通货膨胀,即将出现一段时间的停滞——零增长,而古典经济学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滞胀”,弗里德曼因这一见解获得了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四、“供给派”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和费尔德斯坦因此领先,其他人也迅速跟上,到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一批坚定的“供给派”经济学家,他们拒绝凯恩斯主义,相信如果大幅降低税收,就会有更多的钱“供给”经济领域,经济将会快速增长,也就不用担心支出了。
五、经济政策的实证
1979年,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一年后,美国的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随后这些经济观点得到了贯彻。
在美国,里根年代的一大特点是庞大的预算赤字,直到90年代美国还在填补这些赤字,其二是华尔街的行情惊人反弹,1987至1992年间一度疲软,但随即恢复了迅猛的增势。在英国,股市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私有化政策创新,让公共事业大多回到了私人手中。
私有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些别扭、过时的企业被改造成高效率的现代化公司,至少有些情况下,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确实下降了。(但是,这个政策彻底的证明“先富带后富”是个伪命题,结果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然而,尽管股市上场,但是与1973年以前的水平相比,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毫无起色。同时,财富分配不均现象却又急剧恶化。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政治家,特别是西方政治家,经济学家更关注两大理论问题:那就是经济增长和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