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

国产剧:你怎么不是处女,日剧:你怎么还是处女?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芬克

有人曾用这么一句话,总结过日剧和韩剧的区别——

日剧让人看清自己,

而韩剧让人逃避现实。

看清自己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只有疼痛才会让前路清晰,日剧里特制的“毒舌”,

是消去甜言蜜语毒药的硝酸。

是以日剧里的爱情常让人感到钻心的疼痛,那些女性本能对于爱情的幻觉,在日剧里常常被撕

裂的血肉模糊。

爱情成了一种肉体上的追逐,而纯爱成了一种为妙的荒诞。虽然早在《美人鱼》的童话里,

女人就知道,为了追逐爱人的步伐而永远被剥夺声音的小美人鱼,最终只能远远看着自己所爱

之人,牵起另一个女人的双手,进入自己幻想了无数次的婚姻殿堂。

而在国产剧里,恋爱里的happy ending已成了一种万年不变的定局,无论过程多么坎坷,

那个可恶的女二号最终得到报应,而性格套路式的女主角,在故事的结尾,一定会在男主的吻

里幸福收场。

日剧不是这样的。

几乎是每一个80年代生人心中,永远第一位的女主角莉香,奋不顾身的冲进爱情的追逐。

在她爽朗的笑颜里,爱情大过天。毕竟人类不是常常有机会遇到可以爱他一生的人的。

把每一次恋爱当成最后一次的莉香,遇到了那个她所深爱的人,可这不是猜得到的结局的国产

剧,故事的最终,莉香没能和深爱的丸子走到最后,甚至连丸子是否爱过莉香都像是个迷。

这个让无数人流泪的结局残忍、疼痛,但却更像是现实。爱情从来不是日剧里永恒不变的圣

旨,它虽然令人向往,却不是唯一,生活有更重要的事情。

生活里也从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一个不可能的道路上都有满怀希望努力生活的人。

中国主流价值观里的婚姻,在日剧里往往是被质疑的。

在日本,每个女性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选择——是投奔家庭成为称职的

妈妈、全职太太,还是奉献于事业,变成一个被恋爱隔离的女强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可以两

者兼得,但确实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那些很早就明白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家庭主妇的

女性是幸运的,她们所有的压力不过是找到一个各方面符合条件的男人而已。

可那些不愿为家庭牺牲自我理想的人,选择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成功的男人倾向于选择那些

愿意待在家里的年轻女人,大型企业更是很少把升职的机会留给那些可能会结婚的女人,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有大批的大龄单身女性。

在中国,超过28岁没有结婚的女人就会被称为剩女,而在日本,45岁才是风水岭。

难道中国的女性就不会徘徊在家庭和事业的难题上吗?问问你身边的HR朋友,他们会告诉你大

多数的企业都不太愿意选择那些年轻未婚的女性职员。加之,中国那强烈的以家庭和社交执行

地道德绑架,让很多原本可以投身于事业与理想的女性,最终还是不得不勉强的选择一个人,

进入婚姻,没人知道该如何逃脱。

反观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大量的日剧以独立女性为题材的日剧问世,这些不断输出这

女性不因社会压力而匆匆决定人生的日剧,让更多的女性站了起来,用法律来维护女性就职的

平等,1985年就出台了《男女雇用機会均等法》。

然而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依然存在,大龄剩女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当成怪物。能拯救这刻板

观念的只有文化,《不结婚》、《倒数第二次恋爱》无数以45岁左右女性奋斗为题材的剧集层

出不穷,这并不是为了增长收视率的哗众取宠,而是一种进步观念的潜移默化

年龄不是女性可怕的枷锁,意义上的伟大。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日本充斥着校园暴力,直到由此无意间看到NHK的统计数据

才惊诧原来日本的校园暴力这么低,我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日剧每每充斥着校园暴力。

后来我才发现,日剧那些三观震裂的题材并不是因为这反映着一种常规,更像是一种警示,

一个对社会多样性的包容,不伦、师生恋、出轨、同性恋、暴力、负面...

这些存在才是人生百态,我记得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梁漱溟曾说过:

道德教育永远不是好的教育。

日本人的精神开化不在于规范后的道德传输,而是百家争鸣后的个人感悟。

当我看着一纸禁令约束下的中国,我突然意识到我希望的那些早已不复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