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与普通人:相互成就

2022-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不不晚
《friends》

昨天斗胆搜了一下Gucci这个牌子,本意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买得起的最低价配件送人生日礼物,结果打扰了,一双袜子就要400。

Muji的一个靠座,长这样:

价格:481

其他名牌倒是有符合预算的小东西,只不过要我花20倍的价格买一个牌子,怎么着也都还是觉得交了智商税。

早上我自己搭配衣服时,由于今天戴上了最近买的小贵的一个斑马纹帽,所以从一堆项链里,下意识直接拿出了买的最贵的一条小珍珠项链戴上了。

贵帽子➕贵墨镜➕贵项链=感觉良好。

我想起来今年买的最贵的一件衣服,花自己的钱买的,500多一条裙子。

告诉我妈,我妈说,好,是要买好点,贵衣服人穿着都自信些。

是的,价格不一定代表质量,500的衣服不比50的衣服质量好十倍,但能力范围内,贵的东西就是让人感觉良好。

比如一杯奶茶,如果说茶百道、书亦烧仙草、茶颜悦色…….这些十几块钱一杯的奶茶,我会点外卖,或者逛街路上随便买一杯喝;

但如果是30多块钱一杯的奈雪,我会和朋友一起坐在店里等奶茶好,并且在里面自自拍、聊聊天,这时奶茶的意义就不止一杯饮品,还有满足某种美好感觉的功能。

回到送朋友生日礼物这个事上来,为啥我潜意识觉得一定要送个牌子?

哪怕牌子被人诟病“智商税”。

因为大牌契合人们某种脱离普通的心理需求:

我用了/吃了/穿了/有这个牌子的东西,我今天更高贵一些。

你送朋友一个不知名品牌的好东西,也不如送一个知名品牌的低价产品。因为礼物除了实用,品牌能镀一层心里暗爽的金。

就像我收到一只兰蔻口红(300/支),绝对比收到六只完美日记口红(50/支)开心,一个道理。

“更高贵一点”的心理需求,就是品牌溢价空间解决的痛点。

我今天洗了个头,明天准备穿自己买的那件500多的裙子——干净的头、贵衣服,约莫等于新一天新的美好自己。

并不是人真的有这些贵东西,就真的高贵了,而是人有一两件贵东西,会“感觉”自己变高贵了。

我们是为这种“感觉”买单,这也是就算富人都变穷了,牌子在普通人里也永远有市场的原因。

不用急着嘲智商税,如果真有东西到了旁观者看来是智商税的程度,那一定契合了人们的某些需求。

你管这叫智商税,商业世界里,这叫商机和产品定位呀。

普通人的小小物质需求高光,有时需要牌子的加成。当然,能力范围内,一两件的就好。

贵衣服买一件就好,名牌入个手表就行,不影响生活基本质量的欲望,才是合理的“心理需求”。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