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
读书是提高个人思维最简单的,最便宜,最直接的方式。同时读书也可以使自己保持不落伍,思想得到提升。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否则,如行云流水,一代而过,没有多大的意义。遇到好书,要精读,一而再,再而三的细读。
上次精选了10本书,大家反映说好,没有看到的我会把链接附在下面。这次的书单也是10本书。加在一起,一共20本,这20本书将近花了我两周的时间精挑万选的结果。老规矩,每本书,我会附上一些读者的阅读感想,包括好的和不好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让你们读此书的时候有一个方向,从书中可以获得什么,该怎么读?同时我会加上一些简单的对于该书的介绍。
第十一本
每个人都应该懂点心理学,因为懂得了心理学,我们就更加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通过推荐此书,我想知道该如何去说服别人?无疑作者强大的观察力和归纳力是令人称道的,我要知道作者是怎么样去进行归纳的,还有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观察,有没有一些独到的训练方式?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非常值得一读,里面的内容浅显简明生动,适合所有想推销自己、自己的商品、创意等等的人,适合想忽悠别人和不想总被忽悠的人。了解顺从的强大力量会让人事倍功半和少走弯路
有些书只读了开始一点,就觉得是本好书,有强烈的兴趣想要继续读下去,《影响力》就是这种书!读完《影响力》一书,对作者的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深表佩服,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欢、权威、稀缺这几大因素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人们既要会利用它们又要避免落入这些陷阱。此外,读完还有一点感慨,美国人的实验心理学非常强大。
第十二本
这是一本关于思想方面的书,这是一本我上大学时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
这本书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观点,他是如何得出这些思想观点的?有何依据?现实中的人有没有在践行着作者的观点,其结果如何?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我觉得男人35岁之前都还有救。这不是传统那种坑爹的成功学,非常的实用。
因为封面俗气,另外过于流行,我一度很不乐意读。(这也是思维里的墙哇)但看过之后发现这本书里的观点多数都是对的,文笔稍微罗嗦了点,但观点值得阅读和思考。
第十三本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钱家三口都是知识分子,可说一家人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但不管经历多少事情,聚散离合,三人始终相知相守。最感人的是那份质朴的情感和淡泊的态度。”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先生教我们珍惜眼前人,过好当下活。
钱钟书一家三口,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踏实,行的低调,可也逃不过历史的洪流,免不去颠沛流离。正如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人生不是童话故事,人生也没有永恒。
第十四本
我一贯认同【视野决定你能走多远】这个观点,也在生活中见识过很多真实案例。书中对于F1酒店、擦车伙计、ZARA等案例的分析也让人豁然开朗,有时候捆住你手脚的东西,就是你狭隘的思维。别在意文风,尽情吸收干货价值。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站在产业链看价值链,然后站在价值链看核心竞争力,站在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上,看品牌、营销、成本控制。
你所处在产业链的位置,决定了你是否要做品牌建设;分析了价值链,才知道往哪儿发力。
第十五本
这本书逻辑思维的罗胖子也曾经推荐过。这本书最奇特的是带给你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写得有趣,可以当作一本如何分析数据的书来看,不过对书中观点仍有保留,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想我们仍旧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判断。另,翻译问题有动机与激励,大经济学家Paul Kregman的名字拼成Pawl Kregman,把私刑(lynch)翻译成凌迟处死,On the waterfront翻译成了在江边
像推理小说一样的经济学著作,通过大量的真实数据来解释一个又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背后,的确像序言中所说的:这是一本会让你眼界一新的书。其实如果能够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烦恼也会大大减少,但经济学是将人假设为理性人的。
第十六本
客观的来说,王小波算不上中国文学界的大师,他是死后才出名的,但他的思想绝对是超越时代的。世界上有一种活法叫,像王小波那样活着才叫活着。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爸爸说他看后觉得有几个问题:1文字太生硬,拗口,不优美;2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着眼点不够宽泛,没有通过思想内涵换起整个社会思考的宽宏气质。我看了一下还没能理解我爸说的。再接再厉吧~~
如果以文论,体裁文笔王小波都未必算大家,卖弄文字怕是连郭敬明之流都比不了,杂文前四分之一基本都要离题而论再自行纠正。但我始终认为,写字这东西,文笔之类永远次要,最核心在于思想。读完此书,才发觉其思想之透澈,才发现了很多事情本来应有的样子。我们都是大多数,习惯沉默。
第十七本
三毛的书不用多说,就像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所以,每个男人都想看看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样的?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三毛是一个被人们过于神化的普通人。她只是活得够真,但这种真却反衬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无奈和虚伪。她和她的故事一再地在向我们提出一个困惑着绝大部分人的问题:生活,究竟该为谁而活?
头一回认认真真去羡慕一个人的生活。(并没有向往“你看你看,她伤害了我的骄傲”的大沙漠,也没想要去流浪)只是想到以前看精怪故事集讲两个普通人,“他们一直活得很快乐,到死都有酒喝”,要以后没有的变故那说得就是三毛,潇洒快乐一辈子,活在生活里,乐在尘世外。
第十八本
这本书是我给自己的书,比较小众,如果你对商业模式感兴趣,可以一读,否则大可不必。严格来说,算不上特别好的书。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做莱康案例时,主要采用这本书提供的商业模式画布进行分析,便借机大致通读了本书。这本书最大的价值集中在商业模式的九个模块,作者用一种清晰的思路呈现了从客户到业务,从成本到收入的商业运营图景,在从无到有的思考过程中,能够作为一种很有逻辑的分析工具加以运用。但是,本书并没有很好地挖掘商业模式本身以及不同商业模式的案例,对于个案的分析寥寥数语,比较空洞且没有细节。设计、战略、流程部分,大致是商业模式策划的行动指南,但是或许并没有特别的新意;可视化、讲故事这些要点也没有给出更突出的执行方式。因此,这本书更多可以作为行动指南,而非理论知识的积淀。
how to do类型的书,对商业模式类型那个章节比较好。画布属于面对非专业人士设计商业模式的一种易懂的方法。
商业模式梳理了一下,创新、可视化和头脑风暴还是不如IDEO说得好(再次膜拜IDEO) 其实我是verbal learner,不是visual learner,这些图表蛮分散我注意力的
第十九本
对于讨厌数学的我来说,读这本书太奇怪了。但是这不是一本数据分析的书。如果你是职场人士,需要做报告,需要说服领导和其他人,这本书会有用的。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这不是一本讲数据分析的书,它的侧重点在于“数字力”,因此对从事非数据岗位的人也值得一读。正如书中所言“数字是世界的通用需要,它能帮助你我理性思考,精确表达”。
这根本跟励志没有关系,这标签太奇怪了。里面提到的几条理论非常实用,尤其对于职场人来说。数字实际上具有惊人的表现力,特别能为工作报告添彩。那些陈词滥调的年终总结也应该参考这本书来写。有时间会来个长评,先把笔记补齐好了。
第二十本
我们来这世上一遭,当然不能只为了活着。要追求更长远的人生意义。但对于一些遇到点小挫折就悲伤难过,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运气不佳、波折坎坷的年轻人,实在很有必要看看《活着》。不是叫你来比谁惨的,而是叫你知道,大家都有不容易的时候,每个人这辈子都遭遇过许多苦难。你那点破事儿,根本不值一提!
想变得更好?看完这些书你还不优秀只能怪你太笨“接近白描,但又不随意,而是能让读者感受到的精心的遣词造句,没有多余的语句和感情,冷峻中包含了若隐若现的痛,而这正是余华的《活着》成功的地方,而不是因为福贵苦难的一生。”在知乎上看到的,这是我见过评价《活着》最好的文字。
我不排除自己偶尔在累了的时候,也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 读了这本小说,很多经历相似,所以特别有共鸣。 活着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你生下来活下去,是没有选择的。就如太阳照常升起,牛去耕田一样,不能偷懒。在目睹了亲人离世后,你才能卑微的懂得,活着是最大的奢侈品。
这是我认真读书不为情节不只看故事以后第一次给我那种发自心灵深处震撼感觉的书,为命运摆弄的无力与生命的麻木与坚韧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从未想过的东西,他起点太高,活着和许三观几近无法超越,让兄弟成了刷存在感的道具,余华行走在自己的阴影里,真希望他能拿出第三本这样的书啊
以上是我这次推荐的10本书。
上次推荐的10书,链接地址附上:17年我的阅读计划—书单(泛读35+精读15本)之一
另外,请大家支持正版。如果你经济能力有限,我是不会告诉你在网上是可以找到电子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