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7:相顾销魂,是神仙给苍山、洱海最妙的安排!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这里是“大理海西说”,海西为你讲述大理的那些风花雪月。
今天,是2017年4月19号,疲惫的一天终于在夜里归于平静,安逸地欣赏五对新人的婚礼视频和在大理拍的婚纱照。
春天,真是甜蜜的季节,连雨水都饱含浓情蜜意。
五位新娘,五位新郎,都不是大理人,不过,他们当中,或者新娘,或者新郎,曾经在大理生活过。
请苍山、洱海见证、并祝福他们的爱情吧!
今天,与朋友们分享的故事既浪漫又真实——相顾销魂,是神仙给苍山、洱海最妙的安排!
万花溪和阳溪之间的五台峰,是苍山由北往南的第三座山峰,经过庆洞村的神都和圣源寺,再由喜洲往海边延伸,成了一块伸入洱海中的带状陆地,三面环水,像舌头一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海舌。
波澜不惊的洱海,巍峨的苍山,仿佛永远分离,却又因海舌而终身相依。
或许每一阵风过,他们都互相致意,只是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言语。
都说苍山是诸神的道场,儒、释、道、原始宗教、本主崇拜等等,各路神仙都在这里,从不吝啬给这里的子民赐福,甚至连赐福的方式都风情万种。
比如——“鹤拓平土”。
“鹤”是仙鹤,“拓”是开拓,“平土”是大理这片沃土。一对仙鹤指引大理人开拓了家园。够浪漫吧?
大理坝子原是泽国,洱海紧紧拥抱着苍山。人们都只能在半山腰居住。
观音制伏罗刹之后,人们得到了安宁,但苦于没有土地,生活依然艰难。帮人帮到底的观音用紫竹手杖捅开了洱海南端的出水口。
上面的巨石掉下来,叠成了一座桥,名为观音桥,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天生桥。
水泄三年之后,山脚下终于露出了千里沃土。
但是人们都不敢去开垦这些土地。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到处是沼泽淤泥,里面杂木丛生,毒蛇猛兽出没。
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坝子就有人类活动,白羊村遗址、新光遗址都有当时人们种水稻、畜牧、打渔、狩猎的痕迹,在大约四千年以前,大理人就住在半穴居或干栏式的建筑里,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了。大概三千前进入了青铜时代,创造出了更加灿烂的文明。
这一切。或许真的是拜两只仙鹤所赐呢!
那是有一年的秋天,一个牧童来到苍山脚下放牧,发现沼泽地边长着许多野生水稻,便大着胆子采来吃。
他运气不错,几天过去,不但没有没碰上什么毒蛇猛兽,反倒看见一对白鹤飞来。
白鹤伴着牧童婉转悠扬的笛声,翩翩起舞。舞着舞着,忽然变成了一对金童玉女。
金童开口对惊诧不已的牧童说:“这里是福泽仙地,如若人们来此居住,必定大发大旺。”
牧童将信将疑地问:“可惜处处都是沼泽陷阱,这该怎么办呢?”
玉女答道:“人间何处不是沧海桑田啊?只要学习神农氏开沟引水,良田自然呈现。你们收集稻种,在这里种植,便会丰衣足食了。”
说完之后,金童玉女又变成一对白鹤,长鸣声声,向西天飞去。
牧童不知是真是幻,呆愣了半天,回去向族人讲述了自己的奇遇,大家都相信这是神仙的指点,于是来到沼泽地,砍掉杂木,烧掉荆棘,开沟引流,堆砌田垄,开辟了美丽富饶的大理坝子,代代传唱着“鹤拓佳境,万世齐昌”。古城南门外的双鹤路和双鹤桥,就是因为感念这一双仙鹤的恩情而得名。
人们在大理坝子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可是苍山和洱海似乎就离得远了。
不用担心,观音用手中的柳枝在海中轻轻一划,海中出现了一条窄长的沙路,这就是海舌,既方便渔民靠岸,又像是苍山伸出的手,亲密地抚摸着洱海,亿万年来,苍山如痴情男儿,默默守护着柔媚多情的洱海,不离不弃,相顾销魂。就像是一对誓死不渝的恋人。这难道不是神仙给他们最妙的安排吗?
海舌由南往北伸进洱海,正好指向对岸双廊的洱海红山本主庙,红山本主被渔民视为洱海的保护神。
在农历七月二十四这一天,海舌附近的白族村民,总是怀着虔诚的心情,遥对北岸的红山本主庙,杀鸡煮鱼,焚香祈愿,举行隆重的祭祀。只有虔诚地祭祀过后,渔民们才会心安理得地从这里出海打渔、在这里泊船晒网,过着高原渔家的红火日子。
海水轻抚沙滩,微风轻拂芦苇,似乎就是苍山、洱海回应的方式。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海西,我在大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大理旅行、民俗、历史和情感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理海西说”。与文章同步的音频已在喜马拉雅、考拉、多听、网易等各大APP上传,欢迎您的收听,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