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红楼梦》:你曾是少年
愿你的内心,永远是一个朴素的少年。
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像一道春天的闪电,想看遍这世界,去遥远的远方,感觉有双翅膀,能飞越高山和海洋~~~~
《红楼梦》教会我很多东西,一个所有问题的渊源在于对书中主角们年龄的定位。
其实几乎所有的主角,都是在少年——青少年阶段。
十三四岁的年龄,青春好年华,金陵十二钗比较大的是王熙凤和李纨了吧。
将年龄摆对了,才能看到作者笔下流露出来的对青春的一种怀念和忧伤。
一谈论到《红楼梦》,人们就喜欢问,你喜欢哪一个?就连我们的大师级作家林语堂也难逃这样的怪圈。只不过他给出的答案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很可能被我们忽视的人物。
他最喜欢探春,最讨厌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地位,作者是放得很高的。用"玉"作为名字的, 整个篇幅只有四个,当然丫鬟红玉经王熙凤之口被更名为"小红";剩下的就是宝玉,黛玉,蒋玉菡和妙玉。这三个人都和宝玉有着深切的关系,黛玉自不必说,两个人的缘分是前世注定的,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渊源关系,黛玉一世的眼泪,都是为了报答宝玉前世的救命恩情;蒋玉菡则是与宝玉有过特殊关系的男戏子,因为他,宝玉几乎被他的爸爸暴打致死;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家的女儿,被迫出家为尼,不过她骨子里有一种孤傲,看不起俗世中的人,最为贴切的表现就是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用完妙玉茶杯,妙玉宁愿打碎扔掉不服用,而唯独对宝玉是青眼有加,在寒冬季节,亲自选出腊梅奉上。这看起来是个极大的讽刺,实际上是很大的警醒,警醒我们说:妙玉本是修行之人,却有那么大的分辨相,其实这只是十二三岁小女孩内心最直白的表露,我倒觉得可以理解。
说到分别相,也就是信佛之人,最令我害怕的一个人是王夫人。王夫人将家务事全权交给侄女王熙凤处理,自己吃斋念佛,而表象难以掩住内心的执念,就像邢夫人心心念念,涎着脸为贾赦向史老太君讨鸳鸯为妾一样,王夫人将自己的全部压在了宝玉一人身上,为了宝玉甚至付出了金钏的性命,即便活的多么的通达,一个人 也会有很多的不自知。
若问我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物?很难回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部红楼,再说红楼梦中四百多角色,每个角色都像是三棱镜反射的一般,都是多面体,若仔细的去分别喜欢谁不喜欢谁,我喜欢在史老太君面前耍猴卖乖的王熙凤,而不是心狠毒辣的王熙凤;我喜欢平儿多于凤姐,探春多于元春,迎春和惜春,湘云多于宝钗,说实话,宝钗太圆,黛玉太方,刘姥姥和史老太君才是我最喜欢的模样。
所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记得弟弟刚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随我一起来天津,在临时的租房里,每天早出晚归,投简历,跑面试。
有一天,从小区走出来,他深深了叹了一口气,"上学太苦,工作太累,只有这院子里摇扇侃大山的老人和地上摸爬滚打的小孩最欢乐呀"。
他说的"上学太苦",指的就是其时刚升学上研究生的姐姐我。
记得当时给他说,孩子快乐是因为还没有经历世事的磨练的单纯,老人的洒脱是看透了世事的炼达,让你现在放下一切去回归,你干不干?
他没有回答。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内心太多的不快乐,其实是内心的迷失,是从少年逐渐走向所谓的成熟。人们常常觉得,成熟就是丢掉稚气,变的圆融,我感觉这是我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损失。
习惯了说谎,就是变成熟了吗?
有一套房子之后,才能娶爱的人吗?
总是以为,成功以后,就能抚平伤痕。。。
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玩的那么欢是洒脱,完全没有对自己身份的羞怯,很是本分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可知在医疗条件不太好的时候,人生七十古来稀呀,刘姥姥已过了七十岁的年龄,那种对生命的豁达,分明就是一个稚子一样真实。一如道家修行最高阶是真人,我相信这里的真人,就是如稚子一般的真实。
读《红楼梦》,有的人读出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有的人读出了不读书不从事经济的一个熊孩子的魔障,有的人看到的是儿女情长,如果将他们还原成少年模样,收获的将不再是尔虞我诈,将不再是官场纷争,而是一场有关青春记忆的救赎,就连五六十岁的贾母亲也参与到这场青春的回忆中来,和儿孙们分享儿时的记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我们把视野换算成少年模样,再读《红楼梦》,眼光会变得,纯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