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诞也挺可爱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解读: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个人感悟:
这又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好学之士的座右铭。
凡有一点特长的人,孔子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
他喜欢以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人往往自以为是,免不了虚荣和傲慢。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学问之道,也就是学习内容不要过于狭窄,也就是我们看问题看事物不能紧盯着一个地方,每个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和完美的,即使再有知识再有学问,也只是某一项领域内的专家,不代表所有领域都是专家。
比如现在很火的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之前在“得到”经常听他讲的课,立马圈粉,觉得老师讲得好有见地,把经济学用通俗的方式讲出来,非常不容易。
可是,薛老师来到奇葩说的综艺现场时,他的专长领域可能就不是那么好发挥了,几次辩论都被更具情商的蔡康永给占了上风,还被李诞和马东他们取笑到无奈露出学者特有的尴尬笑容。
这就说明在学习上面,我们需要吸取百家之长,而非一家之言,才能够加强对知识和对事物的真实理解,而不是片面的理解。
当然,对于对方有所不擅长的或是有缺失的地方,也要予以理解,不能直接予以否认。
假如让薛老师和李诞互换一下,大家是不是觉得更别扭了,有些事大可不必钻牛角尖,我们只需把握我们自己所需要的就好。
另一方面,这句话也提到了谦虚的问题,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就是伟大之人所不平凡的地方。
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因为人有其欲望与功利之争,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也是正常的。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很多名人的争辩与对抗,但是这些不影响谦虚的行为,比如很多企业家为自己家产品站台时,把对手产品说得一无是处,但回过头来,他们相互之间都是很好的朋友,也相互吸收对方的优势。
总之,心里记得一句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只要我有不如对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