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演讲与表达谈写作上班这点事儿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215人  出口陈璋
文/CZ院长

01

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写作文总是我最头痛的事情,肚子里没货,怎么吐都吐不出来。真羡慕那些高考作文满分的人,怎么就能堆砌那么多华丽丽的词藻呢,真是亮瞎眼睛,还有各种观点,第一第二第三,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不给满分都不好意思了。语文老师给的写作文建议是多去看看好的文章,甚至背诵一些好的段落。可是背诵后默写出来的,不都是别人的东西吗?我还是没明白,怎么样才有自己的观点呢?

观点也和阅历有关系,没有经历哪来的发言权。比如,没有开过车,怎么知道”单双号限行“这件事情,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呢?无非都是车少一点,没那么拥堵。开车之后,就会发现,限行不仅没有什么用,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利。交通拥堵的解决办法,远不是限行可以搞定的,我觉得自动驾驶什么的最靠谱了。

虽然经历多了,对日常生活有了一些小思考,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被动的思考,刚好碰到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才会去关注一下,什么买房限购限贷啦,不爽就跟着抱怨几句,然后也就不了了之。真要去形成什么系统性的思考,甚至写写评论性的文章,还真是没那个动力。

后来在职场的时间久了,慢慢发现,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缺少独特个人观点,还真是一个短板。

02

在职场中,默默无闻附和大众的,也往往是领导记不住的人,开会讨论时,面对询问,只能说:”我没意见“,或者说几句不冷不热的话,跟那些总是有新鲜想法和独特观点的同事比,真是相形见绌啊。没有想法就等于没有特点,没有特点就很难突出。

图片来自网络

在《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一书中,日本作家斋藤孝就提到:“从企业招聘的要求来看,企业也更倾向于聘用’有想法’的人。无论在什么行业,今后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因此,只会言听计从,说一做一的“思考停滞”型的人终究会被淘汰。相反,对于实实在在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来说,相比以前,得到更好的机会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

同时,斋藤孝先生还提到:“像现代社会这样,各种新潮流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坐等别人的指示或指导,转瞬间就会被时代抛弃。“

可是,我们在平时做的事情,就是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好的文章,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搞定。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发的图片或者文字,觉得不错,在右下方点击”爱心桃“,表示赞许。

转发和点赞,多么轻松的事情。

但是长此以往,我们的脑海里都是碎片式的图像和场景,却没有完整独特的个人观点,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03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轻松打造个人观点,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有趣之人“呢?

我觉得只有三个字,“写评论”。通过写评论来提高思考能力。

“耳闻目睹之事,皆可评论。”

比如大家看的书和电影,都可以动笔写写评论。

我觉得豆瓣是个不错的平台,虽然自己没有在上面写作,但是往往去上面阅读别人的文章。

比如这两天重新看了妮可·基德曼主演的2001年的电影《小岛惊魂》,意犹未尽,就去“豆瓣电影”上搜索这部影片,于是能看到别人的影评文章,被置顶的都写得很好,分析得很到位,包括电影的细节,还有要表达的主题,都是解开我心中的疑惑,并且了解懂电影的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和感受,读那些影评文字,仿佛自己又和许多电影的粉丝一起,重温了一边电影,又像是参加一个小小的茶话会,听听别人的分享,感觉很棒。大家在电影里,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导致的家庭分裂,和人性的扭曲,许多悬疑的细节也缓缓铺开。还有一些影评会同步去比较其他的类同电影,比如《灵异第六感》和《乘客》等等,我还能同步去看影评中提到的其他电影。

书评也是,比如最近在看木心口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厚厚的两本书,上下两册,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真是个“文学大观园”,我就是个“刘姥姥”,看什么都眼花缭乱,云里雾里,只有惊叹赞叹的份,却是个门外汉,看不出个所以然。毕竟文学书没读过几本,现在看木心先生讲的各种古今中外文学书文化人,看一通,走马观花,也是妙哉。便也上“豆瓣读书”,看看别人对此书的评论,褒贬不一,却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帮助我更好的理解此书。

豆瓣是个写东西的好地方,不管你看书,还是看电影,乃至听音乐,都能找到相关的专题小组,分享你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和别人交流。都市生活里难得的好去处。

看别人怎么写,然后自己也动笔写,写得多,慢慢就有感觉,有观点,并且能够流畅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胜利的第一步了。这也是积累素材的过程,平日看的书,看的电影,如果只是浮光掠影,也就随风飘散了,没法跟别人聊出什么东西。如果你能用笔记录你看后的感受,自然就印刻在脑海里,日后闲聊或者做演讲,都是输出的好素材。

04

大家可能一提到写作,头发都竖起来了。读书的时候最头痛就是写作的事情,每次要凑够八百字的作文真是脑汁都搅出来,生拼硬凑,也不见得写得好。好不容易摆脱了”语文课“,为什么还要我写作?

其实,这种心理的排斥感,我也没有什么好方法。毕竟要变好变强,终归不是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就能实现的吧?不流点汗流点血怎么行呢?而且,幸运的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太多写作的机会和平台了。你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自己憋在书桌前拿起笔凑字数,或者课堂上听老师念别的同学的优秀文章,或者看什么名家著作那些写的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文章。

像豆瓣,不同人群,不同风格,你可以去尽情浏览,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看人家的文章。自己还可以随时动手写,分享出来,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没人强迫你要写够八百字,没人要求你用名言警句或者名人故事,没人关注你有没有用对偶排比夸张各种修辞手法。怎么写,写什么,你随意。

还有简书,自从开了简书账号后,我发文章的频率大大地提高,还可以经常欣赏别人的精彩文章,取长补短。

还有比如印象笔记啊,知乎啊,甚至微信公众号啊,微博啊,很多写作分享平台。看那些在平台上大热的作者和文章,什么迷蒙啊,蒙逼啊,说不定你一出手,就写得比他们好呢。

So,找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坐在落地玻璃窗前,泡杯咖啡,拿起电脑,打开word(或者别的),试着开始写吧。祝你能坚持写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