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始于教育,成于社交
1.
那年我大二,每周会给一个初二的小女孩补习数学,若只论成绩,她也许算不上优秀,只能说是中等偏上。
但小女孩乖巧,懂礼貌,尊重别人,小小年纪知道为别人考虑。虽然我大学专业是数学,确实大部分初中数学题两三分钟之内都能解决,但我也不能保证每一道题都会。
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题看完了,五分钟之内并没有给出合适的方法,这时她并没有像有的学生表现出焦急或处于无所事事状态。首先她说了一句话“老师,不要急,慢慢想,要不我们先休息一下再想。”我笑着说“我不用休息的,要不你先休息一下”。然后她也没有休息而是和我一起想。每次补习了一半的时间,她会问我要不要休息,每次补习完,她都会把我送到车站,我上车之后,她回家。
这个在我面前叫我老师,在别人面前偶尔会称呼我姐姐的小女孩特别讨人喜欢。
2.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浙江,在一家培训机构当数学老师,工作期间也遇到了各种不同性格的学生。
有个初三的男孩,论成绩算的上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有一次上课中,他说要接个电话,说是他妈妈打来的,这时我发现他随身带的手机并非高大上的智能手机,而是十年前的那种只有短信和电话功能的普通手机。而他那个星期六穿的鞋并非耐克阿迪乔丹特步,而是我在初中时代穿过的外婆或奶奶亲手做的北京老布鞋。
接完电话后进了教室,笑着对我说,他妈妈这周回来了,还指了指身上的新羽绒服,说是妈妈买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那时我才了解到他父母在江苏做生意,差不多一个月回来一次,爷爷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所以就算论家境,也不会差。
这个家境不错、成绩优越、阳光干净真实不攀比的初三小男孩着实让人佩服。
3.
工作一年后回到家乡,遇到一个高三的女孩,在我们市里的二中读书,若只论成绩,说实话,在班里连中等名次都排不上,虽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刻苦努力不娇生惯养。
面对具有种种诱惑的暑假,仍然每天学习至少八个小时,尽管如此学习,成绩仍然没多大起色。面对九月开学后考试的一张张数学试卷上的60、70分,心里不免会有很大的失落。
我时时鼓励她“不管两个月内考成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要泄气,你要相信,三个月后或半年后数学成绩肯定会有进步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有两点作保证,第一,其实你基础还不错,只是很多知识没有融会贯通,第二,你刻苦。但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态不是很好。把心态放好,再加上这两个优点,就足以提高成绩。”果然两个月后,我看到了一张90分的试卷和一张107分的试卷。
其实有时候一句真心赞美不知道会有多大的力量。这个不娇生惯养、认真、努力、懂感恩的高三女孩偶尔让人心疼。
4.
最后一个男孩十八岁,初三,若只论成绩,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不知为何,好像只有身高体重与年龄差不多成了正比,而脑力、心智好像与年龄差距还蛮大。
就这个十八岁初三却始终没有弄懂负三加八是多少的大男孩在一次电话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电话中,他这样说的:“妈妈,我今天流鼻血了,今晚下了课,您能过来接我吗?”小事情也有商量的语气,尊重妈妈的意见,这样懂尊重的孩子确实值得表扬以至于我已经忘了他那奇差无比的成绩。
5.
可能由于每个孩子的大脑结构、所处环境不同,导致了奋斗目标、努力程度不一样。其实,没有优异的成绩也没关系,懂礼貌,懂尊重,不自私,善良,懂得为别人考虑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主要分析老师为什么不喜欢你家孩子?在这篇文章的下面,有一条评论确实让我很吃惊,大致是这样的:老师,不就是喜欢有钱人家的孩子嘛。我不知道这个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或许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可是就这样随便一说,便透露了一个人的教养。
老师也不是圣人,虽然谈不上讨厌某个学生,但有些学生确实让人不那么喜欢,这与师德无关,与学生的成绩无关、更与学生的家境无关。而是教养。其实,你会发现缺乏教养的人同样不怎么受学生欢迎。
所谓教养,表现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注重细节,心胸宽阔,不炫耀卖弄。教养,简单地说就是,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让人很舒服。而好的教养,绝对是天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养,始于教育,当然这里的教育主要指家庭教育。《三字经》中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除了一些特例,其实,教养有时章显了成绩,而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素质。而那些有着教养的孩子的父母,有的虽没读过多少书,却透着善良、质朴、勤劳等优秀品质,而且情商不低。
所以我依然坚信:中国教育的小瑕疵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因为家庭教育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