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之随便吐槽休闲娱乐来一个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是歌手》2015年第三期主观无责任弹幕式吐槽(上)

2015-01-22  本文已影响1927人  JerryQ

对于“我是个受”这种影响力大、全民讨论热度高、鼓吹“高音=唱功”“滥情=情怀”等价值观的节目,点评和吐槽不能只是梁指导的事,应该是大家的事。就像先辈教育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有点政治意识”,对于当今中国,政治意识已经止于张悬歌友会上理直气壮的“No politics”,但是有点文艺意识也不是坏事,所以我的观点就是,you can you up,我no can我也要bb。

恰好第三期作为迄今登场全人物包DLC,现场排名和诸多山河教授的点评也颇有代表性,拿这一场开刀合适不过,借此说下观影心得,顺道针对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问(和答)的问题“你为什么黑ta?”展开解答。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无聊,但是看这种节目本来就很无聊,总之再无聊也无聊不过泪流满面的观众。

                                   听说分割线非常的流行                                           

第一个出来的是张靓颖,芒果台还特意飚剪辑功力,以“张靓颖垫底”作prologue,欲吊足观众胃口,其实她垫底也不值得奇怪,因为她本来就是一把烂大街的二手欧美大歌嗓,当年放在20岁少女身上令人惊艳,年逾三十才发现原来终究还是模仿秀水平。如今的成就也就是造就口水歌若干,偏偏她一直有一种“虽然我唱的是K歌我也要比你们唱的更有欧美范儿”的心气,所以《如果这就是爱情》、《我相信》之类本来应该属于慕容晓晓的东西,在她唱来反而显得非常别扭。

当年根本没听过几首非中文音乐的细路的我确实粉过她——这没啥丢人的,论不堪回首的程度我真比不上当年大批粉何洁粉周笔畅的,春哥咱就不提了,春哥靠颜吃饭的,这儿讨论音乐呢——现在已经深刻明白了“遑论欧美哪怕韩国饭拍视频随便拎一个出来下限都是张靓颖”这个人艰不拆的道理之后,早已经淡然处之了。

张靓颖第一期时目测唱到一半突然来大姨妈了,走神走的有如06世界杯小罗,后半程发挥失误太明显,好在谭盾光环加成护体,至少从选歌来看品位不至太差,没有来个画皮大串烧啥的;第二期证明她的语感唱商俱佳,在吐字细节上把粤语歌给演绎的很是那么回事,也算不过不失。这一期的《生如夏花》,我觉得真能打个9.5分:首先选曲深得我心,同是所谓“不适合参赛”的非大歌,甩陈洁仪的矫情小调几十条街,另外重编的版本简直就是朴树冥冥之中的灵魂授意即视感,第一层是嫁接在原版上的民族风,第二层忽然转入重重的电气,合成器声音顺着笙调一出来、张靓颖的哼鸣、和声吟唱朴树自创的克林贡语,当下我鸡皮疙瘩就起来了,这完全就是电音先驱朴树的思而未竟之事,诗人精神不死,只是归于平凡。

我承认我是真没搞懂为什么这么好的版本会垫底了,可能现场观众不接受哭点不明显的情绪,特别是“生如夏花”这种“俺也不明白你这歌是欢快还是悲伤啊”的歌名,哪怕最后一句“这是一个无法停留太久的世界”从“夏花”的嘴中说出已经达到了男默女泪的极致,可惜大妈大婶还是更喜欢“我看着爸爸妈妈就这样走远”之类直白的催泪弹。

没办法,哪怕一开电视就知道她垫底了,我还是这么主观地认为这一场张靓颖简直好极了,反正这些人的声音早就听的滚瓜烂熟了,说白了这节目就是“翻唱大比拼”,谁选的歌屌、品位好(哪怕不烂)、曾给过我听觉愉悦,那就先加印象分3分。何况改编和演唱都在水准之上,除了最后的高音部分张靓颖又习惯性的用到喉音和所谓的“头腔共鸣”了(可能是前面说的保持了多年的“心气儿”导致积习难改),如果去掉这些世俗的粉饰,让唱法再返璞一点,甚至模仿一下朴树的呢喃,让电音更迷幻一些,则更佳。

好吧,总归开场的感觉给我如此之好,而且我已经知道这是倒数第一的,我只好期待一下接下来的人能如何surprise me了。

第二个出来的是胡彦斌。因为他长得实在太像我某个朋友导致听他唱歌全是出戏,好在他总是用胜似任贤齐的矫情声音深深的告诉我,不,他就是胡彦斌,除了他,没有人能把“我嘴里积了一口口水没咽下去”的感觉演绎得更生动。如果有一个人,报一个歌名和歌者,你不用听,一脑补就知道听起来是什么感觉,那这个人就是胡彦斌了,几乎所有歌到他嘴里就套上“青h竹酒无味,h饮一杯为h谁伊~”的那种便秘般用力的唱法就行了(请注意那些字母不是乱码,就是他嘴里发出来的不干净声音)。所以第一场在山丘上翻车太正常了,你这种中二级的矫情偏偏要去cosplay一个胡子拉碴兼集邮大拿的大叔,这就不是扭曲的五官可以帮的了的事儿了。

《耶利亚女郎》,我6岁左右楼上的小年轻每天用收录机大声播放的曲目之一,前面说了,不唱我就脑补出来是什么感觉了,事实上也确实是,仍然充斥着:一个字用一个气声开头再转到真声、某个字忽然很用力的嗓子一沉造喉音、字与字之间用一个冒泡音滑过去等等没名堂的油腔滑调,也许他认为这是声乐技术,我只能理解为“烂审美毁一生”,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奇技淫巧可能是KTV包房里搞气氛或者乡村流动舞台的模仿秀的惯用招数,既然斌斌年纪也不小了,脸也长得这么倔强了,明明只能靠才华吃饭了却偏要靠口技。唉。

另外我实在不太懂后面点评的那个制作人说“从编曲到唱腔都完美的契合印度西塔风格balabala”是什么意思,西塔风格和刀塔风格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的是唱腔吐字,难道他不是一向都是这个风格么?不信你去试听下胡彦斌参加《全能星战》时候唱的《小芳》(副标题《村头墙根下看屁股吹口哨的小流氓》)。不信你带张他的专辑去舞蛇看看效果,绝对好用。

这个最后分数高过生如夏花我也是呵呵了。

然后是黄丽玲,翻陶喆的《找自己》。怎么说呢,平淡到令人无法点评,我能想到的最客观最中性的词就是“弱爆了”。虽然对陶喆这人已经粉转路人很久,但是可能1997~2002的陶喆类似于2003~2007的科比,正值杀神状态,不仅在作品上有很多划时代的东西,而且多数时候被人忽视了他逆天的嗓子,很多东西不是你想碰就能碰的。黄的这版完美的演绎了“美式音乐按着谱唱”会有怎样的违和感,作为一个唱国歌都恨不得Remix的二流子民族,美利坚音乐是完全不能用来满足台下那些翘首以待吸收“正能量”的听众们的,此为选曲的失策;完全没有表现出一点驾驭感和灵性,就像诗朗诵一样的念完了整首,连“耶耶耶”都严格的落在主声部的调性上,此为音乐理解能力上的失误;当然也没忘记在台上强行做high状,好像只要跟什么“摇滚/激情/活力”沾点儿边的歌下台来不说自己“玩儿high了”就显得任务的黄问号没点掉一样,此为失心疯。

还要吐槽一下芒果台字幕组,把李荣浩随口说的R&B译作“说唱”……已无力吐槽。我还以为周王陶苦苦努力十年,我泱泱中华终于在“来是come去是go”之后唯一全民掌握的舶来单词就是R&B。此刻Hip-Hop、Rap等等春晚词汇已经哭晕在厕所。

我对黄丽玲并不讨厌,真真完全无感,只是每每身边朋友振振有词地说这个人“很会唱歌”听多了,由此想到这个水平居然代表了我国最高的声乐水平,就不免感到悲哀,想当年小甜甜布兰妮作为少年偶像派出道各种被吐槽唱功,我觉得黄丽玲这个水平也就是小甜甜的1/2不及,霉霉的1/10将将吧。不黑任何人,也没谬赞任何人。

另外,到底是念阿lin还是呃lin还是诶lin?身边的人每次讲到这个人好像很忌讳讲中文“黄丽玲”,会陷入一种“哦你连阿lin/呃lin/诶lin都不知道么呵呵”的被鄙视中,搞得有一种“知道黄丽玲就像几年前知道李志/痛痒/万青一般”的即视感。我不知道在这个连左小祖咒都已经分类成“流行明星”的今天还有什么拿艺人名字出来装逼的意义。但是不好意思啊我确实是只认识Jolin不认识A-Lin,但是你们的读音能不能先统一下,就像你们的优越感那么统一就好。

然后陈洁仪来返场了,可能我又土了,我对这个人又不认识,而且从她的表现上看被淘汰我觉得真乃实至名归。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硬要说自己很喜欢她。吶,我既然连认识都不认识了,就带着最纯净无感的耳朵来个破处听,然后我告诉你,这个人唱歌问题多的简直数不清啊:

首先音域不分明,高音不甜中音不准低音不沉,说白了我都不知道她好听的音色到底在哪里,这可能也跟她半死不活的选曲有关系;其次乐感成问题,好多要冲一冲的地方处理的肉呼呼的,该柔的地方莫名的发力(当然山河老师可能会说“这是她独特的处理方式”,山河老师是连你走音都可以说“她甚至通过刻意的变奏来演绎这种扭曲的情绪”的);最后最重要的,她的咬字实在太可怕了!你是在歌神身边待久了所以学到了歌神那神一样的咬字吗?我一度以为是汉语非母语导致的问题,这次的返场来了一首英文我才知道原来此人真的就是不会使用口腔和舌头: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发“这”字时候嘴巴张大、发“you”的时候牙关紧闭的,所有的“这里”变成了“炸里”,所有的“you”变成了“ill”,你可以一边自己试着发一发音一边找视频回顾确认。我很难相信所有说着“陈洁仪很会唱歌的啊真的不应该被淘汰”的朋友你们会没注意到这些如此扎眼的细节吗?主观到我这种地步了都很难包庇偶像包庇到这种程度的好吗?你真的相信一个连支配自己发声器官能力都不具备的人能具备唱一嗓子好歌的能力吗?

然后你坚持说:能。OK你开心就好。

总之现在我是认识陈洁仪了,以后一见到她的名字我首先就会想到郭采洁。哦对不起可能黑到郭采洁了,顾里的台词吐字虽惊悚,但唱歌时好像没这问题。

孙楠唱完之后宋柯的点评很值得玩味“这可能是孙楠最诚恳的一次演唱”,所以可见孙楠平素的演唱诚恳度已经低到了什么程度!而且宋柯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业内对孙楠风评给带出来了,确实,“不诚恳”就是这类高音土豪的通病,站在台上已经完全成了享受KTV里“这个音你飚不上去吧看我来飚给你看!”然后按响“鼓掌/欢呼”键的快感,请自行脑补孙楠标志性的动作:

尖利的高音往上一拉,然后话筒一收,嘴角微努,身体斜斜的摇晃,屌炸天的眼神望向一个远方……是不是感觉很熟悉?配上各类晚会的背景就更和谐了。这种表演姿态我觉得和现场气氛有关,特别适配文化下乡、心连心演出、军民同乐、同一首歌等场合,但是和音乐与美感本身是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的,类似军训里的“拉歌”或者劳作时的“号子”。

内蒙和晋冀秦地区有一种艺术叫做“二人台”,以嘶吼和吆喝的表现形式为主,农作社会时期风靡一时,现已列为国家非遗。最近看了某部电影接触了一些皮毛,结论是二人台演员论高音应该是比孙楠要高出不少(大篷车路演为主,你用假声别人听不见,必须得真声高音飚上去,林子祥有没有?!),作品内容也和“奔跑的犀牛”差不多一个水准(可能感情上还会比这种强行押韵更真挚一点),二人台扛把子人物冯四,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其原则是“坚决不上电视”,因为“丢不起那个人”,就冲这种自省程度以及这逼格,我想来想去都想不出为什么我要喜欢孙楠而不喜欢冯四。

好在我根本就不喜欢高音,我没有这种困扰,以上只是一种假设。

但如果你身边有人认为孙楠“唱功很好”给你造成了不适而你却不知如何反驳,除了冯四之外,还有一些人可以供你选择回击:冯云、杨魏玲花、于魁智、小沈阳,以及所有你身处地所在的民间艺术家。

孙楠选择的现场的Acappella是很讲究歌者间默契的一种音乐形式,说白了大家都是人声乐器化,你负责歌词我负责配器,根本没有主次之分,互相配合是最基本的,但是整首歌听下来的感受就是孙楠哪怕在这样的演出环境下也是一副唯我独尊的傻样,用他标志性的差到出奇的节奏感搅得整个伴奏声部目不转睛。而这就是他最诚恳的态度,你懂的。

说完态度就可以说职业技能了,《至少还有你》在我看来可能是最不适合改成Acappella的一首歌,因为这是一首抒情的流行芭乐——所谓的“娓娓道来”——原唱林忆莲的声音实在强大导致形成了标签化,Acappella这种垫乐喧宾夺主的方式根本就是在行南辕北辙。孙楠还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高大上的使命“为国人普及Acappella,并介绍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首先我不觉得有几个国人会真的没听过“蝌蚪合唱团”——其巅峰期在音响店、出租车的实装率简直比肩国民天团“黑鸭子”(你如果非说自己没听过可能只是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而已)!——国人顶多是不擅长总结风格,或者不知道这个单词怎么拼写罢了,另外从最后孙楠安排了一段口技和蹩脚的街舞表演来看,我坚定的认为孙楠又把Acappella和B-Box搞混了。

是的,我素来不惮以最低的下限来揣测国内晚会型歌手的业务能力的。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