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伊朗快餐店,“享受”波斯式慢生活
伊朗的快餐店总是让我生气。食物质量暂且不论,光是上菜速度就足以让人抓狂。话说,美国人发明快餐,为的不就是让客人到店即食,吃完就走么?然而,西洋的快餐到了伊朗,一下就变成了伊朗特色的慢餐。反正服务员是不会在收钱后第一时间把餐给你的。你必须得等,差不多得十分钟左右吧。
这还是在餐厅没多少客人的情况下。若真如国内快餐厅一样的宾客盈门,指不定还要等到何时。服务员的表现也让人泄气。他们中的大多数绝不会说“祝您用餐愉快” 之类的标准服务用语。实际上,能在街边小店抓到一个英语还凑合的店员都算撞了大运。好在菜单还是有图有英文的,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下手点单了。
服务员妹子英语不好,和后厨小工闲聊天倒是溜得很。看着小工在柜台瞎晃,特别想感慨一句:伊朗的老板对员工的要求还真是松啊。柜台本就不是小工该待的地方。再说了,即便这会后厨没事,难道不需要把眼前都是面包屑的桌子赶紧擦一擦么?本来很想坐那儿看街景的呢,现在只能看小工和服务员叨叨叨叨了。
到伊朗快餐店,“享受”波斯式慢生活可能有人会说,店里客少,小工懈怠些难免。但愿如此。反正每次出去吃快餐,小工在柜台闲逛的情形十有八九,客人们对上菜的龟速也习以为常。也许这个慢节奏的国家并不需要真正的“快餐”吧。
快餐店的食物也可谓单调。出去吃十家店,每家的菜单都大同小异,和菜品少到几乎“全国共用一张菜单”的伊朗菜馆别无二致。每家快餐都是那几种汉堡,加上披萨饼,再加上沙拉和薯条,其他就没了。没有红豆派,没有一季一换的特饮,也没有隔三差五就要上电视广而告之的新产品。没有。
在国内时,并不喜欢去麦当劳和肯德基,总觉着不太健康,菜谱也没什么大惊喜。然而现在我却开始在德黑兰疯狂地想念起麦叔叔和肯大爷了。至少他们还是会换花样的。
也只能再忍忍了。伊朗这种反美的地方,到底不是这两位可以踏足的。两年前德黑兰曾经开了一家山寨版肯德基,没过几天就被勒令停业了。据说原因之一就是装修风格太美国,会导致美国文化入侵。
苹果手机可以用,西洋快餐可以吃,但大洋彼岸的风却是绝不能吹进来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还是继续在各色快餐小店里享用慢餐好了。
到伊朗快餐店,“享受”波斯式慢生活对伊朗快餐店吐槽虽多,但要说伊朗的快餐店一无是处,我也不能同意。首先,伊朗的食品安全一直不错,食品安全事件甚少听闻。无论是拜火教还是伊斯兰教对食品的洁净都有不少要求,这方面的坚持是深深扎根于伊朗人信仰之中的。其次,因为没有效率上的要求,在伊朗快餐店拿到的餐常常是刚出锅的。像国内那样把做好的东西直接端出来的情况甚为少见。汉堡永远热乎,薯条从来不老。想到这一点,内心便飘起了一颗颗幸福的小泡泡。
虽然食物种类和本国菜一样单调,但伊式快餐同样继承了伊朗餐的好处,那就是菜量特别大。国内快餐店那种掌心尺寸的小汉堡是没有的。这儿的汉堡大小一般都类似“巨无霸” ,吃完了绝对能把肚子撑饱。薯条也是满满一大盒,番茄酱一给就是好几包。不论是伊餐还是快餐,似乎伊朗的厨房师傅都挺舍得加料的。
其他的优点,大约就是快餐店的环境远比国内清静。国内的快餐店常常人满为患,伊朗却不是这样。即便到了饭点,快餐店一般也不会像伊朗餐馆一样挤得水泄不通。究其原因,我猜约有两点:一是伊朗人民的口味国际化程度一般,伊朗餐仍然是出门吃饭的第一选择。二是相对于不怎么高的人均收入,伊朗快餐店的收费确实不低——吃个汉堡加可乐就要人民币40元,比国内的价格还要略高一些呢。
可惜自己不大会说波斯语。若是多会一点,就可以享受快餐店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和服务员聊天。伊朗人是爱说话的民族,波斯语里嘘寒问暖的话有一大堆,两个陌生人都能说好一会子话。伊朗人还特爱和外国人搭讪,我就遇上过好几次,只是语言实在不通,对方只能作罢。可眼下的这一次有懂波斯语的朋友陪伴,事情就有意思了。
到伊朗快餐店,“享受”波斯式慢生活和朋友到德黑兰市北一间商场的快餐店点餐,他要了炸鸡,我选了儿童套餐。看着两个大老爷们居然点了儿童套餐,服务员略感一惊。朋友解释是我要点儿童餐,服务员先是一笑,紧接着就来了句俏皮话:哟,你们家儿童看着挺大了啊。然后她便扭过头冲我讲话,眼神里满满都是关切:你能吃饱吗,你点的可是儿童餐啊。
当然能吃饱了。我又不是第一天来伊朗,知道你们饭店的菜量都大得吓人。
果不其然。餐盘一上来,朋友便知道自己吃不下了。拳头大的鸡块在盘子上堆成个小丘,肯德基家的鸡块都没那么大吧?再看看眼前的儿童套餐,不过是鸡块尺寸小一些罢了,和成人的炸鸡餐几乎没多大区别。
怪不得德黑兰街头的肥胖儿童那么多。
于是我们赶紧开动起来,想趁着饿劲儿尽量多吃一点,免得浪费太多——毕竟是从小被教导过要惜食的中国孩子嘛。现代风格的餐厅里,两代最高领袖的画像高高地挂在墙上。他们严肃地看着我们谈笑风生、大快朵颐,就像他们在其他各种公共场所俯瞰芸芸众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