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老韩书刮痧

刮痧的故事

2017-06-06  本文已影响81人  醉舞的蚂蚱

去坝上草原的时候,我见到许多卖牛角刮痧板的地方,因为媳妇老早前就给我提过这事,那会儿她正迷中医书,就差把家里的木梳肢解掉了。我心里虽然一直记挂着这事,但却从没瞅见过传说中的刮痧板,今天既然遇到,正好买了一个,五块钱,似乎也不贵(如果是真牛角的话)。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来炫耀:“看,牛角的。”媳妇一脸惊异,十成是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东西,抢过去把玩了半天,扭头问我:“怎么用?”

“这个……这个……”我就知道这个是刮痧板,曾在梁家辉的电影《刮痧》里看过那么几个镜头,当时是梁家辉的父亲给小孙子做刮痧治疗,具体怎么刮好像电影里也没介绍,就记的小孙子背后两道深红色的血印了。

“大概就是这样刮吧?”我试探着说,边拿过刮痧板在胳膊上来回比划了几下,多少有些往墙上抹稀泥的架势。

得感谢电的发现者,感谢电脑的发明者,感谢因特网的架设者,感谢简洁的windowns系统,感谢中国网通……哦,似乎扯远了,总之有了上面说的这些前辈的努力,我现在竟然可以呆在家里悠然的上网了。在网页地址栏轻敲入“刮痧”两个字,呼啦啦,出来了一大串关于刮痧的资料,随便点开几个视频,就见里面的医生拿一个或长或短,或弯或直的刮痧板在那儿摆弄,一会说要注意这里的穴位,一会说注意那里的手法,忙的不亦乐乎。

不看不知道,细细看完两三个视频后,才知道这刮痧光有板是不行地,还要有刮痧油;即使有油也是不够地,还要懂穴位;穴位懂了也是不能满足地,还要注意手法……估计再看下去,我要晕到爪哇国去了,赶紧关掉清醒下头脑。

现在我的境况是:只有一把刮痧板,刮痧油没有,穴位不懂,手法不会。好吧,我承认自己有在地铁里捡到一只鼠标就开始想怎么配一台电脑的意思,但有想法总比没想法的好。我跟媳妇商量说:“不如你当实验品,我先刮刮试试?”

没想到媳妇竟然同意了,八成是以为我看了半天的电脑真的学到了什么医学真传。“那也没有刮痧油啊?”媳妇虽然同意,但顾虑还是颇多,为了彻底打消她的顾虑,我又把电脑搬出来(笔记本,还搬的动),指给她看“没有刮痧油,可以暂时用橄榄油、香油等代替。”媳妇就有这个毛病,我说的话她从来都要打个折扣,但别人一说好好好,她就立马信的五体投地了,这习惯虽然让我的言语在很多时候失去该有的“威信”,却也可以在这时候拿来很好的利用一下。

香油果然是香啊,边刮我就边想着中午的菜是吃西红柿牛肉呢,还是吃排骨土豆?好吧,我承认是自己手里没数,香油倒多了……但香归香,润滑效果却很不错,我于是对照着一本穴位图,在媳妇背上稀里哗啦的刮了起来,什么督脉啦,胆经啦,能看到的都不放过,全部刮一遍。本来以为自己下手够重的了,她却不叫疼,倒是一个劲的回头问我,出痧了没出痧了没?

我开始郁闷起来,网上视频里人家刮几下就紫红的一片,到我这里怎么就只是白里透红了呢,唉,怪就只有怪自己学艺不精吧,这次也只好这样糗着收场了。虽然没出多少痧,但媳妇却说很舒服,这多少给了我一点信心,但还是暗暗告诫自己:刮痧并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啊。

等下次让媳妇给我刮的时候,我却疼的不行,一比较下才恍然大悟,原来媳妇用的是牛角的尖角部分,自然刮一下直达筋骨,而我开始就怕自己手重,一直用牛角比较敦厚的一面,所以效果寥寥。知道这个后,我们的刮痧技能可谓“突飞猛进”,不出痧的时候就来狠招换成尖角,有疼的部位是又换成柔和的一面,慢慢刮拭。

至于这刮痧的好处,我粗枝大叶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倒是媳妇有时候皮肤起疹,每次刮一刮之后,两三天内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这舒筋活血、化瘀排毒的功效看起来还算明显,于是刮痧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经常采用的健身方法之一。

当然,香油在用了两次以后就彻底退回了厨房,我专门买回了一瓶刮痧油,虽然气味也许不够香,但毕竟术业有专攻,相信这个应该比香油更健康。而对于刮痧的技术,我也在网上下载了一些专业的视频,闲暇时学学,相信不久后就能真正入门了。

好了,刮痧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