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散文

育儿中学会持续的自我修行

2021-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纯宏的成长日记

在我们的社会,为人父母,更多地被认为是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而无关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为人父母常常意味着要“养育”孩子,孩子应该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父母。只有“问题儿童”,没有“问题父母”。甚至也就是说,不存在有问题的亲子关系。

然而,所有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在与配偶、朋友、亲戚、上司或同事之间的相处中,有时候为了防止严峻的冲突,或者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他自己也需要做出改变。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为接纳他人而改变自己态度的经历,不管这种改变的幅度是大是小,都说明大家是可以为了别人而调整心态的。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外在环境并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我们内心的体验。

同样地,父母也应该明智地意识到: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可以减少自己不接纳的行为的数量,从而更加接纳孩子以及孩子的行为。

佛家有言:渡己就是渡人。我们不妨冷静下来问问自己: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某次失利而沮丧的时候,我们是真正在乎孩子的个体感受,还是说只想通过孩子达到某种目的然后未能奏效?当我们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力争上游时,我们究竟是在乎孩子过得好不好,还是说寄希望他来完成自己当年未能完成的愿望?我们究竟是要通过提高自己来实现存在价值,还是说通过操控孩子来间接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些自我反省或许很尖锐,但一定非常有效。因为只有不断的反躬自省,家长们才知道自己被哪些情绪所困扰,哪些情绪蒙蔽了自己的判断,哪些潜意识阻碍了自己和孩子维持高效持久的亲子关系。活着即是修行,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同时也要学会把他们当做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生命体。适时介入,及时退出,在孩子长大成熟后,远远看着他们,不悲不喜,方为最高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