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想法

被差评的“差评”:为什么我们要少“Judge”?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150人  辣手扒片

腾讯最近准备上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也没啥,其实就是打分系统的一种,核心工作就是“Judge”。

这个项目叫“差评”。

结果这笔投资引发恶评如潮,不少媒体人纷纷举报“差评”,抨击腾讯不正直。

原因如下:

这个叫“差评”的自媒体团队,洗稿成瘾,经常抄袭别人的创意,然后改头换面包装成原创,像霍炬、Pingwest等多个大号就是被它洗劫的常客。

整个媒体圈都知道。

三表龙门阵说的更直接:“长期蹲守知乎、微博、公众号等各平台,东扒西扒,改头换面,甫以「广点通」的流量加持,迅速成长为粉丝众多的大号。”

最后,“差评”自己退资。

腾讯的初衷是好的,现在很多行业运营者水平、质量良莠不齐(包括自媒体),想搞一个打分系统对那些差的机构给点负评,相当于是一个督导,以便引导大家良性竞争,整体拔高大家的水平。

但是他自己选的目标,却被大家评为差评,因为大家评价一致:“你没有资格评价我们”。


“don't judge”

——这是我们的媒体人在世界上向科学文明的人类行为准则又一次看齐。

很久前就想谈论这个话题了。

关于Judge的话题我们每天不断,借这个机会,好好讨论一下:

为什么我们要少“Judge”


其实上面的案例已经说明白了一个最简单基本的道理:想Judge,你得自身水平够高;如果你自身水平都不够,是一个经常靠抄别人作业交差的留班生,你还想靠自己的智商给我们的作业打分?———对不起,你没有权力,你没有资格。

这份评价工作,还仅仅是写文章,有很多明确的参考指标,一个经常训练的熟手,才能感觉出写作者水平高低,每项得分情况。

但如果把这份工作转移到人身上,这个系统问题就复杂得多了。

《圣经》里面上帝明确教导世人:不要论断人。

《黑客军团》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在表演,每一个瞬间都可能身兼数角。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临床经验丰富,专业和人打交道、对自己沟通和阅人能力信心满满的心理医师,也经常看错人,也会被骗炮。

而《lie to me》则更加直接:每个人每天都撒很多谎,如果演技够高,精通心理的作案高手一样能把测谎专家欺骗。

至于我们普罗大众,早前在我的文章里已经说过:

很多自称“阅人无数”贩卖伪心理学的人生导师———什么手相、面相、形象大师,其实他们的人格评价准确度打分经常为零。

“几乎一辈子闭着眼睛在恋爱”的普通人,辨识能力就更不要提了。

然而我们辣鸡的脑残剧编导们从小信誓旦旦地教育大家:即便情感每场考试得零分,你依然可以想办法自己出几套卷子“考验一下男朋友”,体验以下当考官的快感。

而很多人信并且行,乐在其中。

当然了,果子自己吃。


不Judge自己搞不懂的东西,不丢人

哲学天才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博士毕业答辩的事后,他的答辩委员是当时世界上的3位哲学大师:罗素、摩尔、魏斯曼。

但他们明确表示自己搞不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

与之相反,由于《三国演义》的流毒,很多国人,碰到自己根本不懂的事物,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冲上来利用一些自以高深的话术点评两句,以显得自己高竿、有水准、有面。

连大师都承认自己知识有限,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所以大家还是多学习,多提高自己的认知,像“考男友”那样的蠢事,以后还是少干点吧。

图片均来源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