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学财经:私企的工作的你,将来如何体面养老?
今天来聊一聊私企的员工以后如何体面养老~
对于很多在私企上班的人尤其是女性,都会担心一个问题,四五十岁的时候如果混不上管理层,作为普通员工的我们是否还会有公司愿意聘用,那个时候孩子还小,父母已老,房贷还未还清,社保还没交满,而没有了稳定收入的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种种矛盾,也许很多人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所以接下来用数据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们先看一下一位员工的职业周期在不同的企业薪酬收入增减幅度是如何的:
25-45岁
如图所示,体制内外单位,对于25岁—45岁阶段的员工发放的薪酬福利待遇相差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累积都是处于一个逐步上升增长的阶段。在这段时期两种体制下的员工都都处于一个慢慢加薪的过程。
45-55岁
但是在45岁以后,区别就明显增大了。体制外的企业,由于员工年长后体力脑力双双下降,工作业绩产出上不再处于年富力强时的顶峰期,企业的老板会明显感受到员工效力降低,与此同时紧随起来的往往就是薪酬的停滞不前甚至下调。
再看体制内单位,我们都清楚,体制内单位的职位升迁论资排辈为主,工作加薪熬年龄评职称为主,在这种主流背景下,年龄增长反而是一种有利因素,薪资福利持续提升中。
55-65岁
到55岁后呢,又是一个分水岭了。根据现在的退休延迟方案,80后、90后都要到65岁才能退休,OMG~真不敢相信这会成为真的。
人体的综合素质在55岁之后,会快速下降,反应慢动作缓,听力视力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样的员工在体制内单位,会慢慢从核心岗位退居辅助型岗位,工作量其实明显减少。
体制外的员工呢,55岁后就是另一番光景了。放眼看去,哪一个在市场中拼杀的企业老板愿意高薪赡养一位工作能力、月度业绩不断下降的老年员工呢?
55岁下岗,65岁才退休,意味着其中这10年,不仅没有收入,还需要自己缴纳价格不低的社保费用。
以后要体面养老,需要注意什么?
一、
尽早开启自己的第二职业,让自己学有所长。即使以后离开企业这种组织,也可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比如擅长书法、写作就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转化为收入,技多不压身,掌握一些技术可以避免年老以后只能靠出卖体力挣钱。
二、
对于所有人来说,社保医保,必不可少。医保是老人最基础的保障,能覆盖掉大量的诊治费用。一旦缴纳了足够年限,是可以享受终生医疗服务的。这个费用一定要让企业帮你交,企业不交,自己也要交。
三、
配置一些商业保险,尤其是意外险、重疾险、寿险。它们能帮我们覆盖掉一些突如其来、花销巨大的意外支出。避免损耗你的存款,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不会被一场意外或重病打到。在年轻时买一些保障终生的险种,价格会相当便宜,越早配置越好。
四、
保险只能保证,当意外来临时,我们有最基本的抵御能力。若想要舒适、富足的度过55-65岁之间可能出现的尴尬,还是要靠工作、理财带来的财富积累。
我们想体面养老,需要准备多少钱?
这个问题很难有准确的答案,因人而异。有兴趣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假设你55岁失业,到65岁领退休工资期间有10年,你每个月需要支出多少生活费,从现在起到55岁,需要至少存下多少钱才够应付这10年的开支。
其实无论在私企还是国企,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利有弊。私企的公司很多,所以应届生就业选择面就会更广,比国企要容易进。工资和待遇是直接跟个人能力和业绩挂钩的,跟工龄关系不大。而养老金的多少是根据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计算的,和企业性质无关。你去哪个公司工作和多少岁时退休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如果想提高65岁退休后生活,有足够资金补充社保退休工资的,那么还需要算上补充的金额。
很多人会对省钱存款嗤之以鼻,认为省小钱没有大前途,其实是严重的忽略了金钱复利的作用,越早存钱,老了以后收益就越多,我们对复利带来的盈利完全可以放开想象再乐观些。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不突破困境就会被困境困住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