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50讲】48|在非洲发现中国
近些年,中国在非洲也进行了一些援助项目。我会具体以坦桑尼亚为案例,跟你聊聊中国与非洲可能的合作战略。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和非洲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的可能行值得探索。
对非洲的误解
提及非洲,可能你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块饥饿的大陆、贫穷的大陆、动荡的大陆等等。这些多是要被扫除的错误印象。
首先,非洲不是饥饿的大陆。
根据过去的印象,你可能会觉得非洲一定粮食很短缺,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可怕的大饥荒。然而,学者们早就研究清楚了,非洲饥荒年份的收成往往并不差,出现饥荒的原因不是粮食短缺,而是粮食的流通和分配机制有严重的问题。
更进一步,我们所听说过的那些饥荒都是发生在撒哈拉沙漠附近的非洲国家,而在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则从来没有出现过饥荒。
热带非洲的自然条件太好了,老百姓靠天养活就饿不着。香蕉树、芒果树、木薯等等,长得漫山遍野,稍稍动动手就可以吃饱,然后就可以唱歌跳舞,享受生活了。
我们依照温带的习惯,会觉得贫困不就是没饭吃吗?热带非洲根本没这事,普通老百姓从来就不愁吃饭问题,愁的只是没钱消费一般日用品,生活水准很低下。
其次,要说非洲是贫穷的大陆,这种认识至少可以说是不全面的。
非洲社会贫富高度分化,穷人虽然吃饭没问题,但基本没啥消费能力。富人的生活水准则非常高,而且这个群体比咱们通常想象的要大。
这里有让人瞠目结舌的矿藏,中国这边的露天矿,1%的铜含量就是很好的富矿了,在刚果低于20%铜含量的基本就不叫矿,开往铜矿路上的铺路石都是绿油油的,放在中国就顶级矿石了,在那就只能用来铺路。
非洲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等等,都是极为丰富的。在非洲国家驱车跑着,总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各种资源的富饶。但是也能感受到,这些富饶的资源大多都处在半沉睡状态,没有获得有效开发。 因为非洲国家欠缺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有效的管理。
这些东西的欠缺,确实可以归结到非洲的动荡上去,但咱们也不能笼统地说非洲是块动荡的大陆。
你可能看过《战狼2》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加深国人对于非洲的误解,因为电影里夸张了非洲战乱的程度。实际上,非洲的战乱主要是发生在20世纪中后期,进入21世纪,人们都打得筋疲力尽,非洲的绝大部分动荡都平息下来了,开始琢磨发展经济的事情了。
现在电视上偶尔还能看到个别非洲国家发生内战,但非洲有五十四个国家,内战只是五十四分之一的事情。而且说实话,非洲内战的那个规模,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说就是打群架,皮卡什么的就算重型装备了,电影里演的那么多坦克可用,太夸张了。
到了非洲,你不大有机会碰到什么战乱,却会碰到无所不在的中国商品和中国商人。我碰到过很多已经在当地生活或经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中国人,都很喜欢当地。
坦桑尼亚的战略可能性
中国的经济崛起速度太快,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新格局,也就是双循环结构,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在非洲的各种活动,还没有来得及顺应这个新格局调整,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有些战略可能性浮现出来了。
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就是贯穿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这两个国家的,也是坦桑尼亚仅有的两条铁路之一。坦桑尼亚的军队直接就是中国帮助装备和训练的。坦桑尼亚的政治稳定性也非常好,独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内战或者军事政变,这在非洲国家很少见。
坦桑尼亚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国土面积94万多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10,但是可耕地面积大约达到了中国的一半,约为9亿亩。问题是,这其中只有不到20%是获得有效开发的,剩下80%都荒着。
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基础设施问题,运输能力不行,那些土地就算耕种了农产品也运不出来。
坦桑尼亚在2010年前后制定了“南方粮食走廊计划”,旨在把这些荒废的土地开发出来。该计划覆盖的正好就是坦赞铁路途径的地区,有现成的铁路,运输能力咋还不行呢?
原因有二,一是铁路的运营能力太差,二是配套的港口跟不上。
坦赞铁路目前每个礼拜只能开行两三趟车,开起来也是晃晃悠悠、速度慢得很。
坦桑尼亚人和赞比亚人对于铁路的管理、调度和养护能力都不到位,导致铁路运营成准植物人状态。
从经济角度来说,这铁路肯定破产了,但两国政府每当看到铁路公司要撑不下去了,就拨点钱,让它剩口气儿,继续撑着。因为两国都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人会回来的。
果然,2014年下半年,中坦两国政府首脑会见,中国承诺要激活坦赞铁路。这个事情还没有完全展开。但中国人只要想做,激活坦赞铁路很容易,现在中国运营铁路的事情太在行了。
还有个麻烦,就算中国人把运营能力恢复了,这条铁路也还是不大容易活下去。因为坦赞铁路沿线除了终点站之外没啥城市,没法以客运为主,客源太少,只能是以货运为主。
货运的话,就需要有配套的港口,否则铁路就和断头路差不多。现在的港口是李嘉诚在1995年前后修建的,就是把多年前的老港口扩了扩。但它是建在河口里,这里的海岸结构,也只能建个河港了。
河港意味着它的扩展性相对有限,如果货运吞吐量的需求上来了,就很麻烦。港口扩容的话,如果港口的堆栈扩大一倍,对配套交通系统的压力就上升不止一倍。
这港口就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几乎市中心的位置。达市现在堵车已经一塌糊涂了,绝不比北京差。如果河港扩容,意味着城市交通将彻底瘫痪,那就得迁都。这事儿完全不靠谱,还不如在别处再建个港口。
果然,2013年上半年,中国和坦桑签订条约,要在达市北面大概六十多公里有个叫Bagamoyo的地方修建一个新的海港。这个海港的规划吞吐量约等于现在非洲东部海岸所有其他港口的总和。
重要的是,从坦赞铁路修一条几十公里的支线,就能和Bagamoyo港口连起来。你肯定已经听明白了,这个港口,将使得坦赞铁路真的有可能被激活。
修港口、复活铁路,这两个项目都还在路上,离见成效还有段时间。但是从这里面我们已经可以推想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可能性出来了。
首先,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得坦桑政府的“南方粮食走廊计划”能够真正发展起来,闲置的土地能够被有效耕种。
坦桑尼亚是世界上最好的玉米产地,玉米是做饲料最重要的原料。反观中国这边,这些年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吃肉越来越多了,那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饲料用地。
中国耕地有18亿亩的红线,看2016年的数据,其中大约5.5亿亩是种玉米的,这里面相当部分是做饲料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饲料用地转到坦桑尼亚去,这并不会影响到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最多影响饲料的安全,可是中国这边就有可能腾出来几亿亩的土地。几亿亩能转化成多么巨大的经济资源。
中国很多现在解不开的经济困境,一下子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了。我们前面反复说过,中国问题必须在世界格局下才能找到出路,这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再说坦桑尼亚这边,有双循环结构做经济前提,中国市场的巨大吸纳力,可以让坦桑尼亚的玉米之类的农产品产多少就能销多少。
一种市场化导向的农业经济就能发展起来,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非常好的财富分享效应。老百姓变得越来越富裕,他们对于日用品的消费能力就会越来越大,中国的制成品将获得更大规模的市场,一种良性循环就发展起来了。
当然,不是说修了港口和铁路,市场化导向的农业就能发展起来。
这两大设施只相当于大动脉,真正健康的循环,光有大动脉肯定不行,还需要有大量的毛细血管,需要大量的乡村土路、农村水利电力、乡村卫生防疫部门、农业供销社等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可能也得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做这种工程项目,中国称第二,世界上没人敢称第一,于是这里又有了大量工程建设能力输出的机会。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就已经可以为当地非洲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财富分享的过程就可以展开了。
以前中国在非洲也有很多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和援建了不少工厂,但这些建设都有个问题,就是没法拉动当地的产业演化。
产业不能演化,意味着提供的就业机会就只能是那个厂的工作岗位,拉动不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无法带来投资的乘数效应。
为什么过去的建设没法拉动产业演化呢?因为当时没有意识到,非洲在国际贸易上的比较优势根本就不可能是工业。我们投资的工业园,在里面建立工厂,以及为工厂服务的基础设施,就都是孤立的存在,没法发展为一个产业网络,这种援助和投资的效率就不高。
具体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才能适合当地的比较优势,才能拉动产业演化,更具财富的分享效应呢?这需要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才知道,中国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
中国完全可以和世界银行或者相关的NGO组织进行合作,联合设计,然后由我们来执行和施工,在当地建设起基础设施,从而拉动产业演化,催生财富分享效应。这样一来,这几年西方一直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中西的这种合作,也可以对这些指责构成有力的反击。
非洲不发展第二产业,是否就没机会现代化了呢?肯定不是。
一方面,由于双循环结构的现实,非洲想发展第二产业也没机会。另一方面,有一些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就没有多少第二产业,主要就是靠卖羊毛、买牛肉、卖铁矿,就获得了大量财富,然后绕过第二产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照样是发达国家。
非洲也有同样的案例,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也是类似的发展模式,发展得非常好。 对于非洲来说,完全有可能发展出发达的第一产业,然后直接跨入有本土特色的第三产业,照样能获得现代化。
具体到坦桑的案例,市场化导向的农业发展起来,会拉动出大量专门为此服务的服务业,这就是有本土特色的第三产业,这种发展的财富分享效应就非常好。
当然,坦桑更有特色的本土服务业是旅游业。比如在《动物世界》里经常能看到的东非动物大迁徙,主要就是发生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
本讲小结
双循环结构当中, 由于中国经济独特的拉动效应,使得第二循环里面的国家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机会,中国与西方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深度合作的空间 。在所有这些过程中,还能反过来使得中国国内很多不容易化解的困境,获得新的解决空间。
这几讲分别讲了双循环结构当中的第一、第二循环,但是还有一些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是超越两个循环的,比如气候变暖、碳减排问题等等。中国在这里也有着非常有意思的政治和经济战略展开的可能性,咱们下一讲就来讲下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