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秦赵会盟台: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1
我这次出差待的这个地方叫观音堂镇,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15个月前我来的时候这里还叫陕县,一年前改了区。从这里往东约20公里,沿国道差不多半个小时车程,就到渑池县的县城。渑池这个地方很有名,因为历史上著名的渑池之会就发生在这里,“渑”(免音、mian、三声)这个字单看可能有些生僻,但是用在这个地名里,就耳熟能详了。以前中学课本里也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
渑池并不是个大县,虽然县城很大,从一头到另一头很远,但整个县只有35万人口,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近亿的大省,显得有些少。渑池有两大名片,这两大词出现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是“仰韶”,一个是“会盟”。仰韶是因为仰韶文化,这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7000到5000年,因为最先在渑池县城往北九公里处的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这里有仰韶广场,有仰韶酒,当然也有仰韶文化博物馆,一组矗立在荒郊野外的精致建筑。会盟当然是因为战国时期秦赵的渑池之会发生在这里。县城的两大主干道,分别就叫仰韶路和会盟路。
渑池县城偏南的地方有个古秦赵会盟台,被认为就是当年秦赵会盟的地方。我上次来去看过一次,这次来又去了一次,上次找得比较费劲,这次就熟悉路了。
这是一个十几米高的绿树覆盖的小土丘,地面直径估计约三十米,镶嵌在一个部队军营里。它以前属于部队的院子,后来划出来了,军营就变成了“凹”字形。我估计可能总有人来部队门口找这个地方,结果部队就干脆给划出去了,自己也省事儿。这个会盟台历史上修过很多次都被毁了,民国时期卫立煌和章士钊再修,毁于文革,只留下一个碑,在土丘下面拿玻璃罩着。现在的会盟台是八十年代修的,顶上有一个亭子,里面有个石碑,上面刻有几个著名书法家的题词,以及重修台记。
2
渑池会盟发生在公元前279年,当时秦国一家独大,而赵国则是东方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在这之前,六国中的两大强国楚和齐都分别遭遇失败而逐渐衰弱,两国都败于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极高地位的军事名将,楚败于秦将白起,而齐失于燕将乐毅。所以渑池会盟以及之前的完璧归赵,更像是秦国主动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新崛起的赵国的实力的一种试探。
当时赵国虽然强大,但比秦国还是弱的。众所周知,这两件事里最出彩的是赵国大夫蔺相如。即便他不畏强秦,但在之前的完璧归赵的事里,他也说:“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这是什么道理,你拿城池和我换壁,我还不得不换了,不换倒是我理屈了?你和我做买卖,我就得和你做?强买强卖?全对,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渑池之会,蔺相如名扬天下。如果说之前的完璧归赵是他给了天下一个完美的前戏的话,那么渑池会他就是让天下彻底高潮了一把。要知道,对面的这个秦昭襄王嬴稷是个非常霸道的君主,渑池之会二十年前,他正是用同样的伎俩,诱骗楚怀王入武关,然后软禁,以此要挟楚国割地。楚怀王晚年虽然昏庸,但节操尚在,他不肯以国家利益换取个人自由,最后客死秦国,以一具尸体的物理形态回到楚国,非常可怜,这种下了秦楚百年仇恨的种子,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项羽进入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屠戮咸阳城,这并不只是一时冲动,这背后是万千楚人愤怒的火焰。
所以和秦王会面,赵王心里是没底的,他怕自己成为第二个楚怀王。为此,走的时候,国内的廉颇也和他们约好了:“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三十天还没回来,国内就立新的赵王,你也就别回来了,让秦国死了要挟的心。
在会盟台上,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做了,这个也还好,也许赵惠文王就是个文艺男,爱玩乐器,在大家商洽国事的间歇,弹奏乐器助兴也是佳话。但秦王接下来的举动就是侮辱人了,他让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这就过分了,摆明了自己高人一等,命令赵王为自己鼓瑟。
蔺相如不干了:“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他让秦王击缶来互相娱乐,秦王当然不干:你算什么东西,敢命令我?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说白了,咱俩距离很近,你不击缶,我就跟你玩命,咱俩一起流血。秦王只能屈从。蔺相如也召赵国史官:“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群臣怒了:“拿十五个城来给秦王祝寿!”蔺相如呵呵哒:“拿秦都咸阳来给赵王祝寿!”
短距离内玩命,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管用,后来以自荐成名的毛遂也用这招逼楚王订约。因为位高者的权势在几米内是够不着使的,几米之内,人的对决就是最原始的撕打,这时候强大的侍卫和军队往往鞭长莫及。这可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比较吃香的地方,不管你有多大权利,我撇开你周围的人,找机会和你单挑,动手而不动脑,胜面就大,而且有可能改变大局。如曹沫挟持齐桓公、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等,都是一个套路。当然敢这么干的前提是真的有胆量。后来荆轲刺秦王嬴政时,他的副手,号称13岁就杀人的秦舞阳,在咸阳宫见到嬴政直接就吓尿了,大人物和他的威仪,有时候真的会具有非凡的气场。面对气场不输后辈嬴政的昭襄王,蔺相如有如此胆量,真是让人赞叹。
3
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击缶。缶(否音、fou、三声)是一种低档次的乐器,甚至都不能算是乐器,其实就是盛酒的瓦器,类似瓦盆、瓦罐。秦地的音乐水平比较低,据说秦人经常喝醉了击打缶器作歌,可想而知,这个场面是不大雅观的。而赵王演奏的瑟算是正规乐器,曹操《短歌行》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瑟应该算是一种招待客人的上档次的乐器。所以赵王鼓瑟,而蔺相如却让秦王击缶,本身就是羞辱秦人不会玩高雅乐器,拉低秦王的档次。这就好比赵王弹了一曲小提琴,大家说:哇,赵王高雅啊,赵王真文艺哎。该秦王了,你说:听说秦王敲瓦罐敲得好,来啊,抬瓦罐。然后搬上来一个瓦罐,给秦王一根棒子。这让秦王的脸往哪搁,你好歹给人抬一架钢琴上来啊,秦王就算不想,但面子上过得去,也可能会弹一下。但敲瓦罐,这要闹哪样。所以这是一次绝妙的反击。而蔺相如在秦昭襄王面前以如此方式为赵国赢得尊严,是其他国家完全不敢想象的。
历史记载寥寥数语,现在的高台也早不是当年的样子,但我们多少也可以想见当日这个高台上的针锋相对和剑拔弩张,其精彩程度可能甚于后来项羽和刘邦主演的鸿门宴。鸿门宴含蓄,暗流涌动,两家并没有撕破脸皮,而渑池会完全就是斗智斗勇白热化了,大伙儿眼睁睁地看着蔺相如就要冲上去跟秦王开撕:不击缶就跟你玩命。直接,痛快!
当然蔺相如并不是个武夫,后来,他能避让廉颇顾全大局,情商高,他能看出赵括能力不足,有头脑。司马迁夸蔺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就是说,他的勇气能压倒敌国,而又对廉颇谦逊退让,声誉重于泰山,处事兼具智勇!
4
作为战国中后期六国抗秦的主导者,赵国配得上这场会盟中应有的尊严。这可能是最强大的赵国,有诸多名臣名将,赵惠文王也算是英主。而且普遍认为当时赵军士兵的作战能力是六国中最强的,甚至不输秦军。这一点廉颇应该深有体会,廉颇晚年去了楚国,没立什么功劳,说“我思用赵人”。对于一生征战的将军来说,士兵的素质极为重要,就像是武者的兵器,兵器不趁手,那武者的威力就要大打折扣。
但赵惠文王死后,赵国高层却数次在决策上犯了大错。
两个大国必有一战,19年后(前260年,一说前262年),双方相约长平。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廉颇坚守阵地,双方僵持不下。但赵国高层听信秦国散步的谣言,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掉身经百战的廉颇。饶是赵括的父亲赵奢早就说过不能让赵括为将,他会害了赵军,赵括的母亲更是亲自去找赵孝成王极力劝阻,但赵王仍然固执己见。老太太只能明哲保身:赵括出事,与我无关。赵王说OK,最后他确实也没找老太太麻烦。与此相反的是,秦国却暗地里派一生攻占七十余城而没有打过败仗的白起为将,并且警告全军不得泄露出去,泄露者斩。很明显,对方一旦知道对手是白起,那就不敢打了。秦赵双方高层在人事任命上的水平高下立见。之后赵括贸然出击遭围歼,四十万人遭坑杀。这一战,赵国青壮年损失殆尽,秦国为了赢得胜利还出动了很多平民协助作战,最终拼了大半条命赢下了这场决定性的战争,之后赵国就很难再和秦抗衡了。
三十年后,赵国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秦赵对决的关键时刻,赵国高层再次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掉作战主将李牧。这次后果就严重了,三个月后,王翦灭赵。上次赵孝成王只是撤掉廉颇,而这次赵王迁直接是暗中乘李牧不备逮捕并杀了他,可能都没有给李牧申诉的机会,赵国高层真是用心良苦,嫌自己国祚长久,巴不得秦国赶紧灭了自己。在这两次对决中,双方四位主将白起、廉颇、李牧和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同样统兵作战,但得到高层的支持和信任却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战争中,秦国同时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协助军事。谁该统一谁该灭亡,显而易见。
虽然赵国最终亡国,但当年能独挑大梁与秦逐鹿,让人赞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虽然高层有问题,但赵人不输骨气。据说“盟台夕照”曾是渑池八景之一,但现在会盟台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土丘。说真的,即便是夕阳照过来,我也完全不觉得这里会很漂亮。院子里也很普通,除了一个玻璃框起来的旧石碑,另外几个石碑,不论新旧刻字都比较模糊,看起来没打算维护,附近的人也会随意在院子里停车溜达。即便现状远不如当年,但这里时不时还是会有人专程来寻,这是一种念想。中学课本让渑池人众皆知,但对这段历史的神往才是驱动游客的原动力,毕竟渑池是个小地方,来渑池的机会其实不会太多。
2017年2月24日于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观音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