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故事

沙苑子

2017-07-11  本文已影响16人  本草园丁
沙苑子

别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

基源植物:豆科黄芪属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

采集加工: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拉丁学名: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own.

沙苑子

植物特征:

沙苑子

扁茎黄芪又名:蔓黄芪。为中国特有物种。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米以上,全体被短硬毛。主根粗长,茎略扁,偃卧。

沙苑子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短柄;托叶小,披针形;叶柄短,叶片椭圆形,长6~14毫米,宽3~7毫米,先端钝或微缺,有细尖,基部钝形至钝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

沙苑子
沙苑子
沙苑子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细长;小花3~9朵,小花梗基部有1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花萼钟形,绿色,先端5裂,外侧被黑色短硬毛,萼筒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外侧密被短硬毛;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翼瓣稍短,龙骨瓣与旗瓣等长;雄蕊10,9枚合生,1枚分离;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密被白色柔毛,有子房柄,花柱无毛,柱头有画笔状白色髯毛。

沙苑子
沙苑子

荚果纺锤形,长3~4厘米,先端有较长的尖喙,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内含种子20~30粒。

沙苑子 沙苑子

种子圆肾形。

沙苑子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分布辽宁、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

药材性状特征:

沙苑子

扁茎黄芪的干燥种子呈肾脏形而稍扁,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厚不足1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绿褐色,光滑。

沙苑子

一边微向内凹陷。在凹入处有明显的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枚淡黄色,略为椭圆形,胚根弯曲。

沙苑子

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均匀者为佳。

中药药性: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明目,固精。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精早泄,小便频数,遗尿,尿血,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注意: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

炮制:

沙苑子:拣去杂质,漂净泥沙,捞出,晒干。

盐沙苑子:取拣净的沙苑子,用盐水喷拌均匀,置锅内,文火微妙至于燥,取出放凉。(每沙苑子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沙苑子的故事:

              王莽追刘秀,鹿衔白草救。

            公主生凝脂,肃宗贡品收。

            白潼皆治病,白者能延寿。

            健身明目好,去斑皮无皱。

  汉朝王莽篡权后,汉室后裔刘秀只身逃亡城外,以图复兴汉室。王莽得知而追之,刘秀心慌意乱,肝火上扰,头晕目眩而倒在尉氏县白鹿岗上。正危急时,一白鹿衔草(沙苑子)口嚼汁液滴入刘秀口中,使刘秀得救。

  唐玄宗之女永乐公主,自幼多病。十五岁时,因安史之乱,母女逃出宫,流落到沙苑一带而被人收养。永乐以沙苑子为茶,永乐公主常服不辍,两三年后病患全无,长得美丽,肤如凝脂安史之乱平息后,永乐公主回到宫中,让唐肃宗亦服沙苑子,肃宗也变得耳聪目秀。为此,肃宗下令沙苑一带广种,并将其作为养生保健的贡品。沙苑子也被历代民众当作强身保健美容的要品。

  《神农本草经》称:“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

  《本草纲目》云:“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可食,磨粉做饼蒸食以度饥荒。”唐代柳宗元赞日:“古道白蒺藜,萦回古城曲。”

  《古今医案》记载:“白蒺藜一名旱草,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火郁。炒香为末,每服三钱,治疗心情郁结之阳痿甚效。”

  《慎斋遗书》记载:一人有二十七八岁,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症,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无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症皆愈。

  《神仙密旨》云:沙苑子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日干,去刺,杵为末,每服二钱,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后,身轻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沙苑子是很有前途的强身健体抗衰的药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