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记录App的交互设计分析
一、前言
最近在梳理 薄荷 的各个工具(包括饮食记录、体重记录等),并对竞品做分析,取长补短。
减肥类App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就是饮食记录功能了。因为减肥无非是「吃」和「动」两件事,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国内的女性来说,「吃」比「动」重要多了,记录饮食的比起记录运动的起码要多一个量级。
饮食记录功能就是为了回答「还能吃多少」的问题。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日常活动量和目标等信息,告诉你每天应该吃多少(薄荷把它称为「预算热量」),超过这个值就会长胖,低于这个值就能减肥。你记录饮食,就能算出已经摄入了多少热量,就能告诉你还能吃多少。
要记录一个食物并不简单,你得记录这个食物是哪一天吃的,哪一餐吃的,吃的是什么食物,吃了多少。整个流程是挺复杂的,要把一整天所有吃的都记录下来,想想都头疼。咱们设计师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把这个复杂的过程简化,简化,再简化。
薄荷和其他竞品除了薄荷,分析的竞品还包括:
二、展示与操作
每天吃的n个食物要怎么展示,添加食物的按钮放在哪里,可以分成三种形式:
1、展示与操作按钮混合排列
每一餐都有一个添加食物的操作按钮,以及这一餐吃的n个食物……依次循环。这种方式的代表是 MyFitnessPal。
MyFitnessPal的日记页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学习成本低,一看就明白要怎么操作了。缺点有两个:
- 空间利用率低。就算这一天没有任何记录,也得一堆按钮排下来,难看。(请见上图左)
- 操作按钮的位置不固定。每添加一条记录,操作按钮就往下挪一行,等你要记录晚餐的时候,添加晚餐的按钮已经不在第一屏了,得滑动到第二屏才能找到。(请见上图右)
Lifesum 和 卡卡健康 采用的都是类似的形式,不过有一些改进,添加完一餐,就把那一餐折叠了。(见上图)
2、只有操作按钮
Noom Coach 则把展示和操作拆成两个页面,一开始只有操作按钮(见下图左),点击餐别后再进入餐别的详细页面(见下图右)。
Noom Coach这样的好处是,操作按钮位置固定了,便于操作。缺点是看餐别的明细很麻烦,要多点开一个页面。
3、展示与操作分离
薄荷 采用了独创的方式:把展示与操作分离。
薄荷的饮食和运动页面,添加记录前后对比这个方案的好处是:
- 展示区域在屏幕上方,操作区域在屏幕下方,看和操作都方便;
- 空间利用率高,在没有记录的情况下,不用放一堆的按钮。空白的地方可以放引导语或引导图;
- 操作按钮固定,便于操作。
这个方案的缺点是,学习门槛略有些高。综合三种方式,这种方案是最为合理的。
三、搜索
搜索听上去好像挺简单,不就是输入关键词然后得到搜索结果吗?实际上要比这复杂得多。
搜索页面可以分为四个状态:
- 默认状态(键盘没有弹出来,见下图左一);
- 开始输入状态(键盘弹出来了,还没有输入字符,见下图左二);
- 正在输入状态(已经输入了字符,见下图左三);
- 搜索结果状态(点「搜索」按钮后得到的搜索结果,见下图右);
这四位哥们儿可不是路人甲,江湖上人称「搜索四君子」,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且听我细细说来。
1、默认状态
用户点了搜索之后,并不急着让他输入文字,而是尽可能的减少他的输入,最好是不用输入也能找到他要的食物。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常见」这一栏了。
对于新用户,「常见」里会放米饭、苹果等最常见的食物。等他自己添加过食物之后,我们会把他的最新添加过的食物排在前头。
p.s. 由于历史原因,想做的功能太多,导致目前这个页面有点乱,逻辑上也不太合理,接下来我们会想办法改进的。
2、开始输入状态
到了这一步,用户还没有输入字符。
对于新用户,会列出热门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为了提示用户该怎么填写关键词(潜台词是:你要填写食物名称,而不是「苹果的热量是多少?」这样的长句),二是为了降低用户初次尝试的门槛(不用打字就可以试试看)。
等他搜索过一次之后,就会有搜索关键词的历史,便于下次继续搜。
3、正在输入状态
我们可以将键盘右下角的按钮,设置为「搜索」(见上图中,键盘右下角的蓝色按钮)。这既便于用户操作(打字的时候手指在键盘上,打完字点键盘右下角按钮是最近的),也能省掉一个搜索按钮的空间,何乐不为呢?但有些小白用户就是找不到,iOS的还好一些,毕竟颜色对比明显,Android的就难说了,天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样的键盘啊。
所以我们得有个Plan B,万一小白用户真找不着键盘上的搜索按钮,也能正常的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搜索框的旁边再放个搜索按钮呗,可那儿已经有个「取消」按钮了(关闭键盘,返回到默认状态)。既然名花有了主(搜索按钮),又有了闺蜜(取消按钮),那只能在下边,仰望着名花,做个安安静静的备胎。(贵圈真乱啊,┑( ̄Д  ̄)┍)
搜索界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即使是备胎,也要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备胎!当你在搜索框里输入一个「牛」字的时候,我就提示你想的是不是牛奶、牛肉、牛肉干、牛油果、牛角面包……只有想名花之所想,思名花之所思,备胎才有望转正啊!这就是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搜索界里称之为「搜索框提示」。
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设计师,当然希望做搜索框提示,可目前后端的资源有限,希望薄荷能早日推出这个功能吧。
4、搜索结果状态
搜索结果的页面都长得差不多,没啥好说的。用户点击了某个食物之后的结果却差别很大,分为两类:
MyFitnessPal 和 Lifesum 的添加食物份量页面MyFitnessPal 和 Lifesum 都会从右到左 push 进来一个新页面,在新页面里选择食物的份量(见上图)。薄荷、Noom Coach 和卡卡则是从下往上 present 一个模态窗口(见下图)。
Noom Coach 和 卡卡 弹出的模态窗口新页面和模态窗口,哪种形式更好呢? 新页面的好处是便于展示,MyFitnessPal 和 Lifesum 都在这个新页面里展示该食物的详细信息;模态窗口的好处是便于操作,Noom Coach 和卡卡的确认按钮都放在屏幕的下方,便于操作。(MyFitnessPal 的确认按钮放在了屏幕右上方,难以点击。)
我认为,在添加食物的过程中,食物的信息并不重要的,甚至会影响了主线,把用户带到岔路上去了。操作便利的优先级要大于信息展示。也就是说,在这里,用模态窗口更合适。
薄荷的模态窗口的手势操作薄荷的模态窗口花了点心思,除了可以点击确认或取消,还有手势操作:向上推的时候,打勾按钮周围会画一个圆圈,当圆圈画完的时候,就表示你确认了(见上图右)。同样,向下推的时候,叉叉按钮周围也有一个圆圈(见上图左)。
四、逐个添加 vs 批量添加
通常一餐饭里会有三到五个食物,在添加的时候,就有两种方式:
- 逐个添加:先选餐别,添加第一个食物,返回。重复一遍来添加第二个食物,重复一遍来添加第三个食物……
- 批量添加:先选餐别,添加第一个食物,第二个食物,第三个食物……全部添加完,点「完成」后返回。
显然,「批量添加」比「逐个添加」更加合理,因为多个食物只需要点一次餐别,节省了操作。除了 MyFitnessPal 是逐个添加的之外,其他都采用了批量添加。
Noom Coach的批量添加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批量添加时,添加完第一个食物,怎么告诉用户「添加成功,请继续添加下一个食物」呢?
Noom Coach 是在右上角放了一个菜篮子的图标,并在图标前面加了个数字。(见上图左)
薄荷 的方式更妙,添加成功后,食物的图片一边缩小一边落入到右上角的「完成」按钮里。这个动画过程就像在说「添加成功咯,再添加下一个食物吧」。(动画过程太快,截不了图,请自行脑补。见下图)
薄荷,添加食物后有动画五、滑动快速添加
Noom Coach 有个「黑科技」,搜索食物的时候,每个食物都带有默认的重量,只需要滑动就能添加,非常快速(见下图)。
Noom Coach的滑动快速添加食物而且,滑动时加号按钮的背景色(见上图),就是食物红绿灯的颜色(食物的推荐等级,红色表示别吃,黄色表示可以适量吃一些,绿灯表示可以放心吃)。真是贴心的暖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