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的仁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神速,管理学我们学习欧美、学习日本,本土的管理理论一直停滞不前。近年来,《孟子》研究参与者愈来愈多,年成果量不断攀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孟子思想研究始终是重点。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新,但对孟子思想研究的热情没有降,只不过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就是不断挖掘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孟子的哲学、政治、伦理、经济、管理等思想一直都有学者关注,但不同时期关注的重点有别。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如家关怀社会,希望借由教育与政治来造福百姓。孔子提倡“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基本原理,孟子大理宣扬“仁政”,两位圣人终身践行,认为行之有效,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如家的思想并没有实现的机会,顶多被当做招牌来稳定社会秩序,真正有用的是大家,被称之为“阳儒阴法”。我们想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充满争议的议题,讨论起来争论不休。我们回到孟子,孟子在提倡仁政善心的同时,从未忽略法度的重要性。《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那么仁政是怎样运作的?和现代的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从以下角度讨论:
1、仁政的出发点。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有恒产才会有恒心;接受良好的教育。
2、国君如何推行仁政?王道和霸道的定义;仁义和利益的区别;仁政的原则“与民同乐”。
3、大臣如何推动仁政?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恪尽职守照顾百姓;该做的事情不拖延;兼听则明;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加强“慎独”的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神速,管理学我们学习欧美、学习日本,本土的管理理论一直停滞不前。近年来,《孟子》研究参与者愈来愈多,年成果量不断攀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孟子思想研究始终是重点。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新,但对孟子思想研究的热情没有降,只不过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就是不断挖掘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孟子的哲学、政治、伦理、经济、管理等思想一直都有学者关注,但不同时期关注的重点有别。
20世纪80年代,中国总是经济建设,对孟子的民本思想高度重视。到了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研究前者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孟子》中的经济管理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分析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贫富分化严重,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许多不和谐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研究孟子和谐思想成为热点。
首先讨论仁政的出发点。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有恒产才会有恒心;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近几年,企业界非常热的一个词就是“合伙人”,很多人高呼“职业经理人已死,现在是合伙人时代”。合伙人制度也适用于公司制企业。在那些倡导“合伙人制度”的公司制企业中,一部分股东是“银股”,通过出钱成为股东;一部分是“身股”,通过人力资本成为股东。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对“身股”价值的认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合伙人三种重要权力:股权激励、公司控制权、身份象征。
华为在创业的早期就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目前有近8万人持有公司股票,任正非持有公司1.4%股份,其余股份全部由员工持有,没有任何外部股东。符合绩效条件的员工每年按照经过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购入公司股票,每年享受分红。
现在各大工商管理学院火爆异常,良好的高级工商管理课程和人脉圈子对于个人的发展尤为重要。大的企业自主办理“企业商学院”,意在给予企业中高层良好的教育,培养和选拨优秀人才,锁定员工在公司的任职年限。
国君如何推行仁政?王道和霸道的定义;仁义和利益的区别;仁政的原则“与民同乐”。
王霸是诸代争论极大的命题之一。王霸之辩,始见于《孟子》,重点论述章在《公孙丑上下》。孟子区别王道和霸道的重点在于,你是用德教来倡导仁义的,还是用假借仁义之名来用无力屈服别人的。
仁义和利益的区别,《孟子》全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两人见面,梁惠王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您一定能给我的国家带来很大利益吧?” 孟子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大王何必说利益,我这里只有仁义而已!您也只需要仁义,不需要利益。如果大王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也会说‘怎样才对我的家族有利?’一般士子老百姓也会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你想从我这儿取利,我想从你那儿取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每个诸侯国都在想着称霸,周天子的王道渐微,七雄崛起践行霸道。每个国家都是求贤若渴,所以当时的孟子奔走在各个国家,咨询费丰厚,这是孔子圣人所不能及的。梁惠王大撒英雄帖,求贤若渴,可惜想的都是“利”,而不是仁政,所以孟子对梁惠王不是毫不客气的“怼”他。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非常清楚。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典型的案例就是“萧墙之祸”和“三家分晋”。这两个案例,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尤为重要,企业追逐利益是正当的,但是如果领导者每天都想着用不正当、不诚意的心思攫取客户利益,最终会出现高层动荡,颠覆企业,反反覆覆,形成严重的不正当竞争。
仁政的原则是“与民偕乐”。《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这一点做的最好毋庸置疑是华为。华为的各种文案和管理书籍的热卖和热读,原因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向往,每个人都向往着能够分享企业的发展红利。
大臣如何推动仁政?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恪尽职守照顾百姓;该做的事情不拖延;兼听则明;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加强“慎独”的功夫。
大臣辅佐国君,高管辅佐老板,负责实际业务的操作,必须谨记:“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孟子.告子下》)。孟子说,长君之恶,那还算是小罪,因为他只是不敢违抗君主,或不舍得因违拗而失去权位,听命行事嘛。逢君之恶,那才是大罪。什么是逢君之恶呢,朱熹说:“君之恶未萌,而先意导之者,逢君之恶也。”那国君本来没想到要去干的坏事,他引诱国君去干。或者国君想干,但是还不敢干,不好意思干,因为毕竟良知未泯,知道那样不应该。而这时候,有奸恶之臣加以逢迎,给国君找出理论依据,帮助他自欺欺人,让他无所忌惮,理直气壮的干。这才是最坏的家伙。《论语.先进》中,孔子在谈到“大臣”时,列出一个标准,讲究“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直道事人,不枉道事人。你听我的道,我就来行道,你不听我的,我转身就走。孟子没有别的道,商鞅有,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谈帝道,秦孝公没兴趣;第二次谈王道,还是打瞌睡;第三次谈霸道,来精神了,但还是觉得不够接地气;第四次谈强道,一拍即合。
大臣要恪尽职守,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孟子.公孙丑下》:“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孟子的道理非常清晰,也是历代圣贤反复讲的,占了位置拿了钱,你就要干事。干不了事,你就不要坐那位置,不要拿那钱。不能占着位置拿着钱,不干事,还说:“没办法,体制问题。”没办法你走啊!没办法你还拿人家钱?
该做的事情不拖延,为政在于力行,改革在于彻底。《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跟他说:‘这不是正人君子该干的。’他便说:‘预备先少偷一些,改为每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然后再完全不偷。’既然知道是错的,马上革除其弊,为什么要等待明年呢?”
修养道德方面不可松懈。创业容易守业难,关键在于面对成功后的心态,是否能够坚持居之无倦,是否能够行之以忠、不忘初心,手否能够坚持修养慎独的功夫。向古人学习,“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孟子说:“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