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爸爸
和妈妈一起交谈总是很愉快,很投机,可以相互促进。而爸爸,每次对话几乎都以争吵结束,沟通质量极差,基本无法靠对话解决问题,只能在本就陈旧的伤疤上再撕一条新口子。妈妈早已放弃了,把这归咎于性格,我不甘心,给爸爸偷偷做了抑郁症量表,发现老爸已经达到了轻度抑郁的程度,暴躁、喜怒无常、易疲劳,还有一些其他生理方面的表现好多条都符合,而爸爸却不肯承认,也不愿接受任何帮助和干预治疗。
我就看着爸爸在自己的痛苦里继续麻木下去,爸爸多次说自己鼻子不灵了,味觉也退化了,痛觉也迟钝了。这么多年,爸爸轻飘飘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脑子里的物价还在15年前,不知道大米多少钱一斤。有次我和他去超市买粮油,老爸执意要买2块钱的大米,我拗不过,只好让他自己去闻,去对比。一开始他只闻了2块钱的大米,说挺好的啊,我让他再闻闻5块钱的。他闻过之后,心服口服,化工气味和米香味一辨则明,虽然嘴上不说,再不坚持买2块的抛光米了。
可以说,老爸这么多年来,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怎么动手。年轻的时候还搞了几次项目,拿过科技进步奖,职称进上副高之后就再没了心气儿。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甚至未及成年,性格就难以再发生大的变化。性格是这样一种自我实现和强化的陷阱:如果你是不容易专注的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你的思维难以在一个事情上停留半小时,于是你的时间变得琐碎,你很难在一个领域有长久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现实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后者让你更加无法专心,这样的现实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为了避开焦虑你又会去寻求其他的刺激,结果是恶性循环。 ——刘未鹏《暗时间》
我觉得刘先生这段话说的就是我爸爸的状态,40岁之后爸爸就放弃了工作上的继续钻研,也没有发展任何持久的兴趣爱好,他非常焦虑,经常眉头紧锁,唉声叹气,郁郁寡欢。国画从买了笔架就没再画过,钓鱼买了两套渔具只去过一次就没有然后了。我曾多次劝他重新开始写作,可他更愿意百无聊赖的躺在沙发看电视。仿佛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事能再燃起他的兴趣,越来越淡漠,越来越冰冷。在外边也这样吗?不,在外边,对外人爸爸像换了个人,特别友好,多话,开朗。虽然如此,爸爸却鲜有知心朋友,平时看不到他和同事之外的任何人有深入交流。他就自己闷着,网友也不聊了,或许是聊的时候没让我们看到,我也不知道。我心里知道他是有红颜的,因为他总是很紧张他的手机。
爸爸,我只希望你能开心起来,能不要防着自己的家人,能把对外人十分之一的好态度,分给家里人。希望你能关心粮食和蔬菜,亲手去购买,去洗择,去摘一朵花,去拍一次落日,去打一场球。去认真看半小时的书,去把所有的不开心所有的沉重都写成文字,然后整个人也会轻松起来。也许有时间可以看看女儿写的东西,也许有一些不好听的,但都不假。文字是有魔力的,故事也有灵魂。让我们一起获得救赎。是的,一起才好。
空缺,意味着穷其一生的追寻和填补,而无数人也许差一步就得到救赎,但一步之遥,足以横跨一生。 ——张爱玲《易经》